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江门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轨道交通里程达220公里

2022年12月01日 来源:江门日报

[ ]

黄茅海大桥主塔节节攀高,造型如广州经典建筑“小蛮腰”。大桥将成为大湾区新地标

  大江之门,通江达海。百舸争流,奋进争先。

  过去十年来,江门深入实施交通“千亿计划”,在交通大会战的拉动下,江门交通年度投资从2012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5亿元,十年来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395亿元,有力推动了高快速路四通八达、轨道交通笔走龙蛇、港口航道星罗棋布,助力全市稳固投、促增长。

  从一座傲立珠西的枢纽站房,到一架世界之最的跨海通道,到一段融贯南北的快速路网,再到一城全国示范的农村公路,最后到一条全省前列的万吨航道,近年来,江门按照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的部署,持续构建“大交通”格局,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侨都大地上,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成型,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日益凸显,正加快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轨道交通里程达220公里

  10月9日,深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未来江门1小时内就可直达深圳。作为“重磅引援”,深江铁路的加入将让江门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江湖地位”进一步提升。

  何为枢纽?路网交汇,为枢;启承转运,为纽。

  作为珠西最大的轨道交通枢纽站房,江门站近年来陆续开通广州、成都、昆明方向始发列车,广大市民可在江门站乘车前往广州、武汉、成都、济南、郑州、长沙、石家庄、昆明、南宁等9个省会以及深圳、汕头、佛山、韶关、郴州、桂林、贵港、百色等20余个城市。

  乘着时代东风,轨道上的“江门号”全速前进。

  江门轨道交通里程从2012年底的85公里增长到2021年底的220公里。2012年12月29日,广珠铁路竣工运营,填补了珠江口西岸货运铁路空白,更充分发挥了江门面向港澳沿海、背靠内陆腹地的地缘优势;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首发列车驶出。历经4年建设的江湛铁路,结束了西部台开恩三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江门迈入高铁新时代;2020年11月15日,历时3年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始售票运行,填补了珠江西岸无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空白;2021年12月31日,南沙港铁路正式开通,对降低江门货物出口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扩大江门物流通道覆盖面,全面发挥海铁公联运优势,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国际化的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优势,也一步步转化为江门的物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今年3月16日,“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首发,成为江门连接东南亚的高效便捷新通道;4月28日,“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首发,成为珠西粤西地区首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进一步提升江门在珠西粤西地区国际物流枢纽地位。

  “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运营,配合联动后续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货运为主),江门在海运、铁路、陆运、空运各环节上的优势将更加突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基地将加快形成。

  高速公路里程达593公里

  10月27日,中开高速全线难度最大的控制性节点工程——银洲湖特大桥中跨成功合龙,成为现阶段最高的公路桥,为年底实现中开高速江门段全线通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中开高速直接对接深中通道,串联西部台山、开平、恩平,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快速通道,从江门出发,1小时内即可到达深圳。

  黄茅海畔,迎风而立,长达10多公里的施工栈道,从岸边直抵大海中央,横卧碧波之上,另一个“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也正勇攀高峰。“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最大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是未来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如今大桥主墩如‘定海神针’般深扎海中,‘成长’中的主塔节节攀高,‘身高’超百米。”黄茅海跨海通道T5标项目副经理高骏表示,黄茅海大桥主塔为独柱纤腰型,如广州经典建筑“小蛮腰”,立于大海之上,其中主塔最高达263米,建成后既壮观也美丽,将成为大湾区新地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构筑起珠江口东岸及港澳地区辐射珠江口西岸、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将为江门、珠海等城市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速公路是发挥缩短江门与周围城市时空距离、加速融入区域合作、推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十年,江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底的378公里增长到2021年底的593公里。

  翻开地图,中开高速直接对接深中通道,串联西部台山、开平、恩平,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快速通道;开春高速成为粤西地区连通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重要交通大动脉;佛开南高速、开阳高速先后完成改扩建,宣告沈海高速江门境内全线完成八车道拓宽;广中江高速大大缩短江门主城区与珠江东岸通行距离……江门初步形成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向西连接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快速通道。

  外通,通“江海”;内联,联五邑。

  过去十年间,江门大道分段建成,标志着江门城市快速路骨架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突破,成为贯穿东部三区一市的“城市脊梁”,串联江门70%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瓶颈;成为“百里大道千里城”的“产城主轴”,连通了鹤山工业城、滨江新区、江门高新区、珠西枢纽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拉动了经济发展“主战场”共进腾飞。

  航道总里程达1118公里

  11月18日,总投资约10亿元的开平市三埠港搬迁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是江门唯一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港口项目。项目顺利动工建设,彰显江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项目落地、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开平市三埠港搬迁项目港区内拟建设5个1000吨级内河公共泊位(水工结构预留3000吨级),其中2个集装箱泊位、1个多用途泊位以及2个通用泊位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380万吨,其中集装箱17万TEU,散杂货125万吨。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江门港口规划布局,增强港口对台山、开平、恩平等江门西部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助力江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推动区域平衡发展。

  作为一个沿江沿海的工业城市,江门水运资源丰富,具有滨江临海的双重优势。江门航道总里程1118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达252公里,占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近1/6,依托这些航道,江门上可通往广西、贵州等地,下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香港澳门,从银洲湖和广海湾更是可直接沟通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形成江门辖区海轮进江、江海联运的运输新格局。

  对于因“江”而生的江门来说,“码头”是城市生长的引擎。2021年4月23日上午,满载货物的“江航982”轮缓缓靠泊在江门高新港公共码头工程(首期),5分钟内完成入境边防检查,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港正式投入运营。

  “江门高新港项目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20万标箱,可使全市外贸船运吞吐量增长一倍,成为江门物流体系的核心载体。”江门高新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说。

  港口雄开,商通万里。建成后的江门高新港升级为大湾区与珠西区域连接的枢纽、通江达海的战略要冲。不远处,正在加快建设的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也将加速“大船时代”的来临,两者“珠联璧合”,将助力陆域腹地优势和河海联运优势快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成后,航道通航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全航道可满足2万吨级杂货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江门市航运沿西江干线上行,可通往广西、贵州等地,沿西江和劳龙虎水道,从银洲湖和广海湾,可直接沟通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至此,崖门航道沟通内陆、面向海外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江海相连,融通国际。届时,来自北方等地的内贸煤炭、粮食,来自印尼、巴西等地的外贸进口浆板,以及来自新加坡等地的外贸集装箱等货物均可通过1万至2万吨级船舶直达新会港区,更快捷满足群众对各类能源、生活必需品需求。此外,大型货物可通过万吨级船舶直达新会区港口,大大减轻陆上交通压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

  与此同时,崖门出海航道作为江门港(新会港)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的重要配套,是推动江门港建成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实现江门港功能定位的重要保证。

  展望未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还将实现江门港和珠海港的良性竞争、错位发展,为广阔的西江流域腹地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保障,从而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和经济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工业产业提质增效,加速江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广东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文/图 张浩洋 粤交集宣)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