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湾区青年”为科学探索贡献“湾区力量”

2022年11月2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来自18个城市和地区、35家不同机构、10大领域的100名青年科学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屏,齐聚在11月26日举行的2021年和2022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分享荣耀时刻。而在27日,薛其坤、颜宁等科学家携手“科学后起之秀”,在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上,畅聊科学领域前沿话题。

  据了解,作为国内备受关注的非官方、公益性奖项,“科学探索奖”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直接资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多位科学家在2018年共同发起设立。而“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则是国内目前科学界阵容最强大、领域跨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粤港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随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大科学装置集群已具雏形;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领跑全国,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短板不断补齐;广东新增7位两院院士,大湾区人才汇聚,“东西南北中,创新到湾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作为科学探索创新创造的基础,人才的吸引和积累,是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动力。从嘉奖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到对未来科技发展前瞻研判,这一系列落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饕餮大餐”不仅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科学领域的目光,同时也成为了激发人才活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的新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

  科学发展交流“舞台”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无所不能?AI在结构生物学中的还有哪些未达之地?围绕这些前沿的科学话题,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上就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人们理解AI for Science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8小时的深度交流中,资深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的精彩分享和观点碰撞,吸引了全球的科学爱好者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通过连线的方式“齐聚”粤港澳大湾区,也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科学发展交流的“舞台”。

  论坛上,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出并投票产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发布,体现出以获奖人为代表的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研判,和对“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不断探索。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三个篇章都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布局。大湾区被赋予重要角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桥梁,成为全国绿色转型标杆、探寻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领先模式,成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

  从高质量发展到探寻领先模式,从科技力量的平台到国家发展的桥梁,为科学探索“搭台”,让顶尖科学家“唱戏”,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的重要使命。

  设立“科学探索奖”、举办“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新发起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作为扎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企业,腾讯正不断加大以公益形式投入基础科研领域。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则透露了这背后腾讯的“初心”:“在出资(设立‘科学探索奖’)之外,我们还希望为探索奖获奖人精心准备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满足青年科学家跨学科交流的需要,这就促成了‘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

  从2019年的第一届举办,到如今第四年共200名青年科学家获奖,从营造探索未知的学术氛围,到如今成为兼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盛会,“舞台”越来越大,“舞台”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交流和人才吸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据记者了解到,在今年获奖名单中,“湾区青年”成为了其中的主角:既有来自医学科学领域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苏士成,又有来自前沿交叉领域的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以及生物和化学工程系教授范智勇。

  作为“科学探索奖”首位来自澳门的获奖人,澳门大学教授麦沛然从事芯片科研,他获奖后说:“这几年澳门得到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又有和大湾区的频繁互动,科学研究领域进步速度很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积淀了创新资源的存量优势,应把重点放在着力构建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上,放在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上,放在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上,放在培育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工程师队伍上,以更高的起点、更新的高度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脊梁。在陈文玲看来,要以提高中国总体创新能力的长远眼光,在粤港澳大湾区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国家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中的基础性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

  科学探索“沃土”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的提出也体现出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规划》审议会议强调,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中就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等要坚持高标准,努力打造成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而激发人才活力则是“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新布局的着力点。

  “腾讯设立这个奖,支持力度很大,而且是支持交叉融合学科的年轻科学家,体现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潘毅在接受采访时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像腾讯、华为这样的大型科技企业,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建设和培养提供“沃土”。“大型的科技企业知道技术落地场景和落地应用的方向,能够给我们的科研提供方向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大的科研项目落地提供帮助。”

  作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和生活的科学家,在腾讯AI Lab AI医疗首席科学家、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会士姚建华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从人才的政策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能够让科技人才可以更专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我是从美国回国的,发现在深圳办理证件时都有规可循,政务的手续非常清晰,每一步都有相关的短信通知和提示,我觉得在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同时姚建华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企业和产业优势,让人才的聚集能够起到了1+1>2的效果。“头部的科技企业除了对我们这些做科研的或者是做一些前沿探索的工作者提供支持外,我觉得更多的是建立的平台可以吸引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比如说我们的腾讯AI Lab,聚集AI领域的各个方面的人才,大家就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可以更好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现。

  这些成绩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和积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科学探索奖’这样的奖项来支持年轻科学家,说明我们企业也看到了国家发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在潘毅看来,“科学探索奖”也将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氛围带来直接的提升。“科学探索奖”带来的鼓励和奖励能够让很多科学家看到原来自己的科学研究是受到重视的,可以让科学家专注于做基础的研究和对社会有影响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专心做学问,做出最好的成果!”

  (撰文 叶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