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中外政商学研界嘉宾开启“湾区对话”,热议携手共创未来

2023年04月2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珠江水畔,越秀山下,千年商都再次举世瞩目。

  4月18日至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举行,众多中外政商学研界嘉宾齐聚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窗口,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当今寰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

  从“读懂中国”到更深层次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让一个更加真实可触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要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大湾区是读懂中国的一个好故事。”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说。

  从“字里行间”读懂中国

  读懂中国,首先是看见中国、了解中国。

  “‘读’这一字眼是相互的,意味着共享的精神,中国的开诚布公给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让各国可以正确深入地剖析中国的‘字里行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

  中国取得的诸多成就让世界瞩目,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是一个绝佳平台。

  从2019年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到2020年的“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2021年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到今年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每年都精准提出契合时代的主题,以期答时代之问。

  盛会背后,粤港澳大湾区成了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

  “对中国来说,广东省、珠三角和大湾区就是很具代表性的区域,全世界都能从大湾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开放是与会嘉宾热议的主题之一,也是深深融入大湾区血液的基因,让大湾区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千年商都广州开放之门同样越来越大。

  在广州,这边上演“读懂中国·湾区对话”,另一批全球客商也从其他角度“读懂中国”——在第133届广交会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8家境外企业参加进口展,大湾区搭起联通中外的贸易之窗。

  这一场跨越大洋的智慧对话,传递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脉动。

  “人类未来的兴衰也许取决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观察到,大湾区从一般“制造”到高质量“智造”的转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也将“决定未来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

  “2022年世界最大的独角兽就诞生在广州,这家企业叫Shein,中文叫希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说,全球前十大独角兽企业中有5个是中国企业,其中2个就在广东。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可以更加正确深入地读懂中国。

  菲律宾前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见证了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总结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她提到了四个因素:“第一,立足长远愿景;第二,拥有为此愿景付诸行动的强烈意愿;第三,重视基础设施;第四,重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同样见证中国巨变的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说,中国发展造福了世界,尤其是对地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期待看到中国经济更强有力的增长,并且在接下来几年内引领世界发展。

  “读懂中国”的会场里,在知名政治家、学者、企业家、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的“领读”下,世界看到了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以开放多元凝聚智慧

  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多种文明在大湾区交汇融合。这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包容的文化,是文明发展进步的见证之地。

  前不久,时隔9年再度访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第一站选择了广州。“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加坡历任领导人始终竭力厘定中国的优先事项,规划两国利益汇合点,实现了两国双赢发展。而今,中国的发展已为整个东盟提供了机遇。”吴作栋说。

  “法国希望明年成为中法历史的关键年。”2024年是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第60周年,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表示,法国将组织一个人文交流的动员年,也将成为中法合作的高光年。

  秉持开放多元的理念,“读懂中国”成为不同领域思想交流、文化萃聚的舞台。

  从长江的源头到上海,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镜头展现了这6300公里的风土人情,“这段风景我10年前也拍过,拍两次是想通过一条河来展现这十年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十多年前,这位日本导演就开始用镜头“读”中国;十多年后,他用镜头“读懂”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建筑“读懂”中国。“地域、文化、时代,三个简单而又隐含无限可能的词汇,共同融合构筑了我的建筑创作构思的源点与哲学基础。”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巧思,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的设计……何镜堂用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法,带领创新团队将一个个具有时代和国际特征的地标建筑,巧妙呈现在中国的大地上,也传递至世界各地。

  今年3月,中国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中国已将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树立起的广泛共识。”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说。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中国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当下,没有国家能够‘脱钩断链’。”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主任居凡·萨克说。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说,中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读懂中国的渴望与日俱增。

  用互联互通深化合作

  在本次专题论坛上,“新机遇”主题引起了外国政要专家的深入思考。

  开放包容、互联互通、贸易自由……论坛上,多国政要专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热议,为世界区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借鉴和启发。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这些特质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保障,“中国与欧洲应彼此保持开放,在贸易、科技和文化方面互通有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巴西旅游部前部长福鑫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他表示,“对于拉美和全球来说,可以从中国借鉴的不仅有经济发展方面的优越性,还有更广阔领域方面的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果,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经济发展动力十足;2022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外投资热情高涨。

  这场论坛上,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路径与创新经验,世界正看到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新探索与作为。

  “我们非常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中受益,大湾区也积极在全球寻找新的市场,我相信巴基斯坦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理想的市场。”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前特使扎法尔期待,巴基斯坦能与大湾区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记者 周甫琦 吴雨伦 王一晴)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