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广州分站 > 最新动态

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打造“港人熟悉、国际一流”城市空间 探索香港规划标准在广州落地

2022年08月02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在南沙庆盛枢纽这片1.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港式学校、港式社区、港式服务……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将建成“港人熟悉、国际一流”的城市空间,让来此创业的香港青年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按照《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部署,粤港深度合作园庆盛枢纽港式社区迈出南沙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关键一步。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公布该港式社区规划的进展:社区为了适应香港居民的生活习惯,从道路系统到空间设计,细节之处都经过反复研究,设置了境外来粤居民办事中心、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多个港澳元素项目,方便香港青年来粤生活工作。

  打造吸引创新人才的优质场所

  在社区建设规划编制之初,南沙成立了由香港与内地专家共同组成的跨境合作咨询委员会——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

  “我们充分考虑了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的意见,从容积率、建筑限高、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创新,在规划编制中探索香港规划标准在穗落地,汇聚粤港两地优势。”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4月,港式社区规划通过规委会审查,形成包括法定文件和法定图则、说明书、城市设计导则和地块详细图则在内的整套成果,获广州市政府(委托南沙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近日,南沙区分局组织召开港式社区控规成果宣讲会,面向全区建设行业相关部门解读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会议围绕活力城市氛围、多维人行网络、城市休憩空间、混合用地功能等方面内容,重点解读了港式社区选址谋划的初衷、设计思路、规划技术指标设置等方面内容。

  以“南沙土地+港式社区”提升南沙新区、自贸区城市建设水平,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打造吸引创新人才的优质场所,增强香港居民对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支撑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物理支点,是粤港深度合作园的首要课题。为此,规划首期以163公顷港式社区为启动区,在“设计—规划—管理—开发”4个方面创新。

  以规划创新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港式社区从设计思路创新、规划标准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开发运营创新等维度进行规划建设。其中,以设计思路创新营造增强粤港居民认同的宜居宜业环境方面备受关注。

  一个着力点是引入小窄密路系统,构建交通、门户和生活功能互相配合的街道,融入香港特色的街道生活。其中,“大学路”联系北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南部庆盛综合开发枢纽,是串联社区科创、居住与总部功能的门户型街道。与广州传统街道不同,“大学路”结合政策优势创新窄退线与弹性车道的做法,为初创孵化、产品展示、企业门面提供紧凑活力的街道界面。

  “创智路”则是联系港科大生活区、东涌地铁站和滨水住宅的生活型街道,适应岭南气候的骑楼与香港五彩的招牌相互交融,让港式风格重回社区,塑造香港与广州独有的街道生活回忆。两条街道在大学广场交会,与港科大正门遥相呼应,让港科大师生的灵感创意与丰富的街道交流场所不期而遇,推动校区、园区和社区“三区”无界融合。

  另一个着力点是尊重沙田围垦场地的自然肌理,将河涌水系转变为社区重要的公共空间。昔日的河涌两岸转变为滨水体育与休憩场地,香港居民可在其中连续地骑行、漫步和游憩,滨水建筑围合商业空间,如香港般便利,更如水乡般亲近。

  同时在环境最优的滨水地带,设计引入香港GIC(政府/机构/社区用地)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GIC混合社区会堂、体育运动、社会福利、行政服务等功能形成港人熟悉的垂直邻里中心。预计今年9月开学的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不仅采用香港学制,更为社区提供了可开放的体育馆和运动场地,让生态健康的岭南水乡生活拥抱触手可及的城市品质配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的开发运营阶段,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要求,从“能源—设计—建造—运营”的开发全流程落实低碳可持续目标。

  包括在日常能源上积极普及可再生电能、屋顶光伏等清洁能源,推动公共交通优先的智能化绿色出行,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在建筑设计上积极采用低碳混凝土和钢材,注重主动式建筑技能;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比例,注重回收利用室内建筑材料;在项目运营中提供引导绿色生活的绿色租约框架并持续开展绿色生活方式教育项目等;最终将合作园区开发运营为大湾区首个可持续发展先锋和近零碳社区。

  (记者 朱伟良 通讯员 穗规资宣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