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发力科技自立自强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创新领春潮

2023年01月1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日前,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相当于拿到“准生证”,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科创布局中的重要性再次升级加码。

  从中国散裂中子源多台谱仪接连建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相继投入使用,到松山湖联手华为云打造的全国首个“开发者村”落户建设,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全面封顶……迈入2023年,东莞松山湖开工即满弓,创新领春潮,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捷报频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

  大科学装置建设迎“丰收季”

  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强支撑

  国内唯一的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谱仪及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研制安装成功、国际首台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成功出束、用户实验成果在《Nature》发表……元旦前后,中国散裂中子源迎来一轮“丰收季”。

  大科学装置是迈向科技竞争最前沿的“入场券”。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运行以来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大厅,多种颜色的混凝土屏蔽块体错落安置,不同功能的实验谱仪几乎将大厅空间填满。目前散裂中子源已有8台谱仪成功出束,其中5台已正式对外开放。

  “有了这台谱仪,可以为提升国产高铁车轮的加工工艺和使用寿命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在不久前刚刚出束的工程材料谱仪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春明举例道。目前,他正在跟同事们加紧设备调试,力争尽快实现装置由建设向应用推进,为解决更多实际需求问题提供服务。

  随着不同功能谱仪的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应用领域也在持续拓展。未来,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还将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项目建成后,装置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对高性能中子散射的要求。

  同步辐射光源是与散裂中子源功能互补的另一种大科学装置。紧邻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于2022年11月投入使用,今后将为南方先进光源的关键技术预制研究、工程建设以及开放运行提供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也为布局更多的大科学装置提供条件和技术支持。

  日前,由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联合知名媒体举办的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活动期间,该平台首次面向大学生群体开放亮相,来自全国各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记者们走进平台实验厅,了解平台的测试原理及项目进展。

  “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为散裂中子源二期以及南方光源预研等科研项目提供测试条件和实验环境。我们正在进行的超导腔测试是超导腔上线前评价其性能的唯一手段,只有测试合格后的超导腔才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和后续束流实验。”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工程师刘盛画介绍,测试平台将为新材料开发、新工艺摸索、新技术应用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巍峨山下,松山湖畔,更多的大装置、大平台加速汇聚,对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优势

  培育新产业竞逐未来新赛道

  松山湖科学城依托强劲创新能力,赋能推动广东“制造业当家”,抢跑未来新产业、新经济。

  1月14日下午,首届大湾区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峰会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行。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米开罗那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10家新能源领域企业签约入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材料创新园,国内新能源行业专家围绕储能、电池电芯、智能装备等新能源行业把脉,进一步完善东莞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

  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称,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工作是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汇聚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合作企业,来自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多股力量正不断迸发创新火花,对行业版图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说。

  发力新产业新赛道,松山湖科学城产业基础深厚。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的实验室内,一排排电池样品正进行不同性能指标的测试。该团队在国际上首先研发出第三代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相比目前最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预期成本可降低接近30%,可服务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升级换代,为电动车辆、电力存储和移动电子产品提供更高能量密度、安全及经济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团队与行业伙伴合作推进的1GWh示范工厂正在建设中。

  运动健康领域,松山湖企业也积极布局。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松山湖)整体投资超2亿元,广受用户喜爱的华为智能穿戴硬件产品,以及创新技术、数字健康服务的研究、测试及孵化均诞生于此。1月13日,广东医科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等建设、行业应用、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同样位于松山湖的本末科技专注于提供无减速器的直驱型精准动力方案,该公司不久前与国体运动健身产业赋能中心成功签约,成为首批赋能企业。依托相关领域技术积累,近期本末科技还发布了全新智能健身模组产品,受到市场关注。

  紧盯重大项目凝聚发展新动能

  加快提升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1月6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全面封顶,标志着学校筹建工作迈入新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田刚表示,大湾区大学是重大战略项目,自筹建以来,始终瞄准一流,在人才队伍建设、交流合作、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是松山湖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松山湖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的缩影。今年,一批涵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器、高水平高校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正在谋划或加快落地,这些投入规模大、项目质量好、发展前景广的优质项目将为松山湖凝聚更多发展新动能。

  目前,松山湖还着力推动东部工业园智能制造产业项目一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通湖礼廊二期、产业服务板块市政工程、产业板块南区市政工程、防洪排涝及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小海湖泵站、东部工业园给排水完善工程和东莞市民政局养老设施项目一期等重点财政投资项目年内完工。

  重大在建项目方面,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扩建和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主体封顶;推动松山湖科学公园基本完工,争取2024年春节全面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松山湖加快推进一批高颜值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继通湖礼廊一期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后,去年9月,通湖礼廊二期改造提升工程也进入正式施工阶段。目前,二期项目松湖烟雨段已改造完成,预计3月将全面竣工,向广大市民开放。

  2023年,松山湖科学城将瞄准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总目标,加速迈向引领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创新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文 陈启亮 张莎 郑国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