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东莞滨海湾新区: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招引集聚双创人才

2022年11月25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近日,《对标两个合作区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 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实施方案》(试行)和《东莞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接连印发出台,为滨海湾新区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双创人才集聚之城再添新动能。

  前者在体制机制、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人才集聚等方面提出20项综合配套改革举措,将统领滨海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后者聚焦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面向龙头企业孵化培育产业链创新项目,面向广深港澳招引集聚优质项目人才,助力东莞打造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双格局”。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是东莞赋予滨海湾新区的重要使命,也是滨海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任务。

  当前,滨海湾正以制度创新为抓手,谋划更高能级平台、推动综合改革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产城人共生共荣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塑造高品质城市面貌,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热土。

  全面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新格局

  近日,滨海湾新区组织园区企业赴深圳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进行园区品牌宣传与优质资源对接,这是滨海湾近期大力开展“登门招商”的又一举措。通过主动“走出去”,滨海湾从招商引资入手,强化对外交流、拓展市场化招商渠道,进一步提升新区知名度。

  开放是滨海湾的城市特质和发展使命。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以滨海湾新区为核心,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当前,滨海湾正加快从要素型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制度改革创新,以破解发展瓶颈。经过长期的调研考察、研究酝酿,《对标两个合作区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 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实施方案》(试行)(下称“《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综合配套改革方案》重点围绕体制机制、平台开放、营商环境、人才引留四大领域展开,提出建设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人才集聚最多的“四最”新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滨海湾新区特色的改革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打造更灵活的体制机制,关键在于理顺新区与周边镇街的关系,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激发国资平台参与城市发展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在区镇关系方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提出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科学划分区镇管理机构职责,强化滨海湾新区的经济建设职能。该政策的实施,将充分发挥滨海湾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有效破除当前滨海湾片区产业空间不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难的发展瓶颈,加快实现区镇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在政府与控股公司关系方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探索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打造以建设、产业、运营为核心的“3+X”国资多平台体系,探索组建“直投”+“基金”并行的产业投资平台,将有效破解人事制度管理难、国资平台综合实力不强、投融资方式单一的发展痛点。

  当前,大湾区各大发展平台纷纷驶入发展快车道。“黄金内湾”百舸争流,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与大湾区重要平台城市强化协作、错位发展,是滨海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步。

  聚焦平台能级提升和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方案》重点提出要共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强与深圳前海、中山翠亨在政策、交通、产业、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的对接;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加快复制推广3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深化与前海、南沙、横琴自贸片区特色合作,打造环珠江口自由贸易经济带。

  今年6月,滨海湾获批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再添“金字招牌”;10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东莞联动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从与周边自贸片区联动、与港澳合作、金融改革、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为滨海湾建设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指明了方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滨海湾还将成为东莞打好“港澳牌”的急先锋。《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提出,扩大对港澳台现代服务业开放,打造跨境互联商贸中心,畅通商品跨境流通渠道,打造莞港澳台新消费高地。

  在打造RCEP经贸合作区方面,滨海湾正探索建设面向RCEP区域的莞货展销中心,打造莞货“新展贸”综合平台和离岸加工贸易企业总部集聚区,形成“东莞订单中心+境外加工”新模式。

  从制度衔接到产业协作,滨海湾的开放之门将越开越大,加快实现与横琴、前海、南沙、翠亨等重要平台及香港澳门的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接下来,滨海湾还将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争取纳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勇立东莞开放的潮头。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

  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孵化、面向深港澳招引科技资源人才、提供“类海外”的创新创业环境……一个全新的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即将在滨海湾“诞生”,进一步优化滨海湾创新创业体系,助力东莞打造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双格局”。

  作为东莞市第二个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下称“双创社区”)由市科技局与滨海湾新区共建,选址于交椅湾板块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295亩,分滨海湾青创广场和滨海湾科技创新基地两期建设。

  在产业空间上,双创社区周边已经聚集了OPPO、vivo、小天才等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双创社区毗邻前海、临近港澳,具备开放联动的优势。

  以打造龙头企业创新项目孵化场、深港澳双创资源外溢首选地为发展定位,双创社区将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链上下游、面向深港澳招引高技术创业企业和科创金融服务业,带动创新型企业成长,打造“办公+服务+社交+生活”的全景式双创社区,让创业人才可尽享“零租金”入驻、“零成本”创业。

  按照计划,市科技局和滨海湾新区3年内每年分别安排不超过1000万元、共计不超过6000万元的专项政策经费用于支持优质项目落户和双创社区建设,设立特色扶持政策激励项目企业发展。

  目前,双创社区以青创广场作为启动区先行开发建设,计划今年年底正式启动运营,推进首批项目签约,加快促进国际化创新资源、科创成果、优秀人才向滨海湾汇聚。

  入驻空间免租金、专项资金稳扶持、创业就业资源多样化……滨海湾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扶持政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科创人才进驻,香港青年黄健风便是其中之一。

  黄健风所在的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他来到内地创业发展的“第一站”。今年,滨海湾印发《关于支持港澳人才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港澳人才来滨海湾“双创”最高可获2800万元,个人最高给予31万元奖励和15%个人所得税补贴。

  “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优惠,滨海湾给予我们创业扶持,能让更多人在这里扎根,发展事业。”黄健风表示,自己正积极申请港澳人才创新创业启动资助,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在滨海湾创新创业,是滨海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缩影。

  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滨海湾提出建设营商环境最优的新区,推行“全要素”项目服务保障、“双减半”工程项目审批改革、“不过夜”企业服务、“更便捷”市场主体准入退出、“三合一”知识产权运营、“广覆盖”社会信用应用等“一揽子”强有力的举措,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开放的营商环境。

  以政策创新为抓手,滨海湾持续强化营商“软实力”,为优质企业项目、高层次人才落户按下“快进键”。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赛道、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滨海湾对标周边重大平台接连出台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落实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等N个“十条”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包”相继落地,从空间用地、研发孵化、人才补助等方面给予丰厚奖励和支持,为优质产业、创新资源入“湾”注入强心剂。

  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项目需求,滨海湾还为企业总部、专精特新等产业项目精准匹配多种定制化的优质产业载体。

  总规划面积900亩的“专精特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制造所需+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匹配”的模式,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打冠军”,计划明年将有首期43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可交付使用。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和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科创产业载体加快谋划建设,为优质科技企业、科创团队和科研平台打造一流的“创新乐园”,助力滨海湾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滨海湾集中力量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力强化高品质空间载体支撑,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科创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目前,滨海湾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按照计划,OPPO智能制造中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和正中科学园将于明年迎来正式投产,引领滨海湾加快打造高端制造业总部聚集区。

  强化高层次人才“磁吸效应”

  碧绿的足球场、开阔的篮球场、儿童活动场地、1400米环园生态跑道……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滨海湾大道附近“生长”出这样一座高品质的文体公园。

  这是滨海湾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的更具活力、更年轻化的公共运动空间。天然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三大艺术构架交织,绿色、文化、活力沁润在文体公园肌理之中。今后,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尽情运动、挥洒汗水,在感受广阔自然之余尽享文化乐趣。

  11月,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东宝河堤段即将完成验收,为滨海湾新添一处1.8公里的打卡胜地。沿河岸风光旖旎、碧道笔直,郁葱活泼的景致令人身心舒畅,一幅滨海长廊画卷正呼之欲出。

  曾经一片滩涂的滨海湾,如今处处生机勃发,城市面貌每天都有新变化、大提升。两年前,正中科学园的招商经理刘婷枫跟随着公司的战略布局来到滨海湾工作,切身感受到新区环境越来越美,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平时我们去海岸边散步放松,开个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我们在工作之余,也会经常沿滨海湾的碧道跑步,一边欣赏海边美景,一边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放松身心。”来自OPPO公司的企业工作人员说。

  登大桥望一泓江水烟波浩渺,行走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听潮起潮落,闲时在公园碧道骑行“森”呼吸,逛夜市、听音乐会……从家门口的城市“氧吧”到出圈的“网红打卡地”,市民悠游其间,在滨海湾这个鸟语花香、蓝绿交织的“客厅”里其乐陶陶。如今,蓝绿生态底色铺就的滨海湾,正在将生态活力转变为滨海湾引才留才的新优势。

  “滨海湾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营商环境等都有了很大提升,对人才、产业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时隔三年再次来到滨海湾,这里焕然一新的变化让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总经理沈鸿光十分惊喜。他期望未来与滨海湾在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合作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契机,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为建设人才集聚最多的新区,滨海湾正着力推进人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引育用留”人才发展机制、全链条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多元化人才发展特色平台,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厚植人才沃土,加快实现产人城共生共荣,既要有“内外兼修”的强磁力,也要看“软硬兼施”的强实力。

  10月,深江铁路全线开工;11月,东莞地铁2号线三期交椅湾标段开工。一批批“脊梁工程”破土而出,三大板块路桥飞架,滨海湾“内聚外联”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以滨海湾站为锚点,广州地铁22号线、深圳地铁20号线、赣深高铁南沙支线、中南虎城际等也将在滨海湾集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推动各种经济要素聚集流动。“轨道上的滨海湾”将进一步打开与大湾区城市群深度协同发展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镇远中学、滨海湾外国语学校建设步履不断加快,威远城市花园、国际化人才社区、高水平医院等民生项目高标准推进……滨海湾计划到2025年,供给人才住房上万套,新建公立中小幼7所,增加公办学位超万个。

  滨海湾正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治理“一网统管”试点,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数据大脑,以高水平城市品质建设撑起居民满满“幸福感”和“归属感”。

  这样的“归属感”还来源于滨海湾政务服务的温度和速度。几天前,市民钟先生来到滨海湾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司股权变更,在时间紧急且资料存在轻微瑕疵的情况下,中心不仅允许容错办理,工作人员还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审批,大大节省了企业办事流程和等待时间。这不仅为他与客户签订合同预留了充足的时间,也让他深刻体验到了滨海湾服务的速度、准度、温度。

  “滨海湾优质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予了企业极大的便利。”在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执行董事黄宏波看来,除了营商环境,城市环境的全面提升,也让滨海湾宜居新城、科创热土的名片更加闪耀。

  长风浩荡启新程。随着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滨海湾将以更高的姿态、更高的水平向制度型开放高地跃进,绘就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精彩画卷。

  (撰文 吴碧彤 刘婉馨 郭文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