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湾区影像

【视频】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而来!

2021年09月30日 来源:南方网

[ ]


  轨道交通,区域联动发展的“大动脉”。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已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城市间的出行效率。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广珠城际、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等交通建设加快推进,不断深化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近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加快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轴带支撑、多向联通的综合交通布局,力争2025年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即珠三角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家门口”来了好医生

  “惠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广州专家的诊疗,对于患者是个福音。”覃肇源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31年。2013年11月,位于惠州的中山一院惠亚医院(以下简称中大惠亚医院)正式营业。为了让当地居民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大惠亚医院每年聘请中山一院外派专家教授担任各科室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涵盖20多个专科,覃肇源便是其中一位。

  2017年3月,家在广州的覃肇源前往中大惠亚医院,开始了每7天到14天往返穗惠的生活,“轨道交通大大缩短了两个城市的距离,以前坐大巴不塞车将近3小时,现在单程一个半小时,无论工作还是出行都很方便。”与覃肇源一样,不少专家学者青睐于轨道交通高速、准时、便捷的优势,以此作为通勤首选,奔走于城市之间。

  为了把先进的知识、技术、思维方式留在惠亚医院,中山一院外派专家们从管理、临床、教学等方面“传帮带”当地医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轨道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距离,在惠州地区,眼科、骨外科和新生儿科这几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覃肇源告诉我们,穗惠两地医务工作者交流日益密切,全院学术讲座乃至整个惠州的学术研讨会频率也不断攀升,不断丰富的医疗资源让当地的医疗水平也快速提高。

  “走出去”邂逅新机遇

  列车强劲奔跑,梦想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的逐渐成型,加速改变了粤港澳三地居民的通勤方式。澳门创智发展研究协会副理事长梁剑锋是一名地道的广州人,2015年起因工作需要每周搭乘广珠城际铁路来往广州、澳门。“以前只能坐大巴往返,单程差不多要3个小时,广珠城际铁路加快了我来往城际之间的效率。”

  梁剑锋搭乘的广珠城际铁路加速了珠江西岸城市间的便捷联系,加速珠三角九市向“超级城市体”集结。开通后,从广州到珠海仅需50分钟,成为广州往返澳门通勤的最佳选择。而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内地与港澳交通衔接,推动实现内地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在珠海站、横琴站便捷衔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连接通道与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这也意味着,广珠未来将与澳门城轨实现无缝对接,乘客在横琴口岸与广珠城际延长线——珠机城际一期可以快速换乘,往返珠澳。

  而连接粤港的线路——广深港高铁在2018年9月23日通车运营,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14分钟即可抵达深圳,48分钟可达广州,不仅缩短了广州到香港之间的空间距离,更将沿途的城市紧紧集聚在一起。

  在一系列大湾区人才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粤港澳青年开始尝试通过跨区域创业就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湾区多条重要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不断织密,物理距离的缩短,让大湾区的青年通过“一小时生活圈”找到了更多新机遇。轨道交通跑出粤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加速度”,“解锁”了大湾区城市互动新模式,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走上“新征程”。

  “地下网”串联动生活

  9月28日,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正式开通。全长92.1公里的广州地铁18号线是国内运行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最高可达每小时160公里。“18号线是广州地铁非常重要的一条南北向快线,它具备快停快起功能,可以保障旅客出行快捷性的需求。原来两个小时甚至还更长时间的路程,未来30分钟到60分钟就可实现。”广州18号线设计总体郑翔告诉我们,线路开通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内可直通南沙自贸片区,成为连接广州主城到南沙自贸片区的快速通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如何通过轨道交通建设把不同城市的城市规划串联在一起,这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郑翔看来,地铁不只是把站点串连在一起,还要把城市串联在一起,让城市的发展边界无限延伸,让城市群与城市群实现高效互动。“未来我们很有可能在大湾区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生活在A城市,工作在B城市,商务交流在C城市、休闲娱乐在D城市,真正实现‘轨道上的大湾区’。”

  未来,广州地铁将靶向“地铁+城际”,在地铁新线规划和建设中对接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构建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都市圈快线网络,构筑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经济、生活通勤服务圈,推动大湾区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公交化运营模式。

  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发展日新月异。“十三五”期间,广东铁路运营里程达488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65公里,同比分别增加869公里、704公里。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通高快速铁路,初步形成以广州枢纽为中心、连通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辐射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的放射型路网格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达到979公里。

  轨道交通网络的织密让人们的出行障碍变得越来越小,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依托轨道交通的高效与便捷,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悄然打开了交通互联、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发展迎来强力“引擎”。

  “建新线”铺开融合路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区域内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城市间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多层次铁路网络。

  按计划,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100%覆盖县级以上城市。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未来,大湾区将建成经济、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体系,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大幅提速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出品人】侯小军

  【监制】胡智勇

  【策划】唐莉娜

  【统筹】江海燕 何静文

  【编导/记者】陈司悦

  【支持】刘灏 李胜美

  【摄制】梁就胜

  【设计】张桂青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