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纪宽乐:资深香港医生在广深执业的日常与期盼

2019年06月28日 来源:羊城晚报

[ ]

  6月中旬的一天,早上8时,香港心脏专科医生纪宽乐搭乘火车抵达广州东站,随后搭乘地铁到广州万治(香港)内科门诊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午10时许,第一名预约患者如期抵达。看完4名患者后,他将搭乘火车赶往深圳万治门诊部继续开诊。每周工作6天,2天在内地看诊,对纪宽乐来说这样的生活已成常态。

  在广东,像纪宽乐这样来自香港、澳门的医生越来越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推进,大湾区内卫生与健康合作越来越紧密。然而,医保互通机制尚未完备,如何解决在大湾区内的医保支付问题,是三地医疗深化合作绕不开的问题。

  受惠于三地合作,得以在内地执业

  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广东省实施落实先行先试政策,鼓励港澳医疗服务者在粤投资医疗服务机构,为内地提供更多类型的医疗服务。2010年,广州万治(香港)内科门诊部成立,成为了广州首家港资医疗机构。

  “当时内地对香港医生执业很支持,我们也得到了广东省卫生厅、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目前,港澳居民获取内地行医资格有两种方式,一是获取内地医师资格,二是短期行医。获取内地医师资格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全国医师资格考试;一是通过资格认定。获得内地医师资格的港澳医师与内地医师同等待遇,可直接执业也可开设个人诊所。纪宽乐有着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内科)等多个“响当当”的头衔,资质并没有“卡”住他。

  但诊所的选址则让他费了一番周折。从2008年开始,纪宽乐就到广东各地考察、参观,前后花了2年多,诊所才开业。“我们在广州开设医疗门诊部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不用到香港也能享受港式医疗服务。”纪宽乐表示。

  今年4月30日,纪宽乐团队在深圳的万治门诊部正式营业,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深圳首个开业的港资医疗机构。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的港澳医师在广东执业登记人数为258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香港医师在广东短期行医人数为74人,澳门医师在粤短期行医人数为11人。

  希望将香港先进经验带入内地

  纪宽乐是心脏科医生。西装革履、领带笔直,衣着讲究的他看诊时并不穿白大褂,他看诊时喜欢和患者聊天。“有什么不舒服可以帮到你?”这是纪宽乐见到每一位初诊患者时都会说的第一句话,然后再问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等。纪宽乐说:“看似不起眼的事,很可能就是引发疾病的原因。”

  “医生看病,还要医人,医生要和患者建立信任,这需要时间。”纪宽乐一边问诊,一边细心地看患者带来的一沓沓厚厚的病历,初诊患者的就诊时间通常需要半小时或更多。“看完病人和看好病人是两回事,看病不是流水作业,疗效是金标准,如果看不好,下次患者就不会找你看了。”

  如何能够做到“医好病人”?他有自己的看法:“医师要有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经验;要随时保持学习状态,紧跟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学习国外的最新指南和知识;也要花多一些时间了解患者,才能真正找到病因。”

  如今,纪宽乐每周有两天在广州和深圳看诊,尽管身心有些疲惫,但他依然乐在其中:“能够帮助到更多病人,让他们看好病;同时也希望能将香港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广东,让更多患者获益。”

  诊所暂未入医保,期待政策完善

  不过纪宽乐也有苦恼——目前他的诊所并未拿到国内医保资质,“目前患者大多数是自费,小部分患者有商业保险覆盖。”纪宽乐期待着相关政策能尽早出台。

  26日,珠海市医保局对外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推出“常住横琴(含横琴、保税区、洪湾一体化区域)并办理了居住证的澳门居民,可以参加珠海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

  此前,在珠海就业和上学的澳门籍人士,已可以在珠海参加医保。此次试点进一步扩大了参保对象范围。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澳门与珠海的合作如果能够给出可供参考的实施细则,总结出一些经验,将有利于接下来大湾区整体医保的互通和医疗资源的整合。”

  省卫健委:将为港澳医师在广东执业争取更多政策

  近年来,在广东办医的港澳医师越来越多,一些待解难题也凸显出来。

  首先,内地办医的审批政策与港澳差异较大,手续相对繁琐。港澳医生在内地办医,除必须本人要取得行医资格外,所办的医疗机构还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还需向商务、工商、税务等部门申请办理各种许可,手续比港澳较为繁琐。

  其次,内地办医的标准要求较高,开业成本较高。港澳医师和企业在本土办医疗机构,没有最低标准的限制,可按照自己的选址面积大小和其他资源情况自行决定机构的规模大小,而在内地设置医疗机构必须要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另外,执业习惯不一致,较难适应内地要求。港澳医生来广东行医时,很多在港澳本土惯用的药物、疫苗、设备等在内地因未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使用许可而不能使用。同时内地的药物的通用名称等与港澳的习惯性叫法也不太一样,使得港澳医生因用药习惯不同而产生困难。此外,港澳医生均有用英文书写医疗文书的习惯,文书格式也与内地差别很大。

  省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省有关部门、港澳方的交流磋商,积极向国家卫生健康委争取出台更多关于便利港澳医师到粤办医、行医的政策并予以落实,推动打造大湾区健康共同体,为大湾区卫生与健康事业融合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