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专家代表热议“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湾区青年大有可为

2019年05月20日 来源:南方网

[ ]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支撑“一带一路”建设?5月19日下午,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平行论坛上,来自媒体、高校、企业的专家和代表热议“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大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作用,伴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行,青年人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夯实民意基础建设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更好地发挥港澳在国家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王珺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物质基础。接下来,大湾区建设具有更大支撑力的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及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与综合运输通道,可以推动适应21世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还要建设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因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与人文基础,通过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开展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作为一个协同创新发展的整体,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来连接内地的制造产业和世界高端的科创资源,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科创高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互补优势,广东有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而香港、澳门具有整合全球消费需求的能力,三地联通起来的供应链能够更好地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香港在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方面,一直是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融资中心。

  突破传统瓶颈创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在全媒体时代,面对大湾区建设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要求,国际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内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国际化传播人才培养重镇的高校,要突破单一的培养机制,建立政府、媒体、高校协同育人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的拼盘化倾向,创新多学科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突破学生来源单一化,多渠道发展国际传播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呼唤着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林如鹏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站在为国家的国际传播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高度,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专家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作用是关键因素。而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行,青年人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澳门青年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桂平说,澳门青少年一代要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到大湾区求学就业、创新创业。建议通过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着力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社会各界共同关心青少年的现实需要、关注青少年的长远发展,致力于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有利条件,为爱国爱澳传统的薪火相传、为“一国两制”事业的行稳致远而努力奋斗。

  “无论对港澳台还是内地的创业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科技创新的绝佳历史机遇。”香江独角兽牧场CEO冯建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注重信息、文化、资源等的连接,通过多元化、开放式、创新性的聚合,不但可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还可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搭建科技研发交流的体验平台。

  讲好湾区故事共同提升国际传播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媒体如何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报道的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中国日报(香港版)副总编辑宋平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要善用沉浸式传播,让受众在新闻传播中获得第一人称体验的新闻生产形式,由“要他/她听”转化为“我要看”;要勇于跳出舒适区,以快速和深度的媒体融合抢占国际传播新阵地;要不断加强新闻内容和视觉呈现的高度融合,打造受众认可、引领国际潮流的视觉精品;把握微视频发展机遇,扩大国内外主流声音;注重借力,以合作传播、活动传播等形式快速提升影响力;团结大湾区各界,共同提升国际传播水平。

  “酒香还怕巷子深。”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涵纳多元文化价值,建议尽快形成大湾区英文网站矩阵,增加英文原创信息,在互联网这个海量图书馆里放入属于大湾区自己的信息书籍。

  “澳广视很愿意为大湾区媒体与世界各地尤其是葡语系国家搭建桥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暨执委会委员罗崇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各个城市与各界的积极参与,媒体应该当好推动者的角色,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的当下,提升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水平,是媒体应有的担当和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总编辑孙爱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众多媒体同声同气,主流声音和舆论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广东媒体要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当作促进自身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精彩发言

  王珺(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

  引领湾区产业在国际分工中提质增效

  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要以加快构建国际科创中心为动力,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推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提质增效。

  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大企业主导和产业链分工深化,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增强“走出去”的支撑力。优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全球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跨境流动及企业国际合作。

  林如鹏(暨南大学党委书记):

  大湾区需要

  全媒体型国际化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全媒型理念和能力的传媒人才。全媒体型国际化人才应该是“下笔能写、摄像能扛、照片能拍、片子能剪、软件能用”的多技能型人才。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行业的智能化趋势也在不断推进中,因此大湾区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具有运用文字讲故事的能力,更需要具备运用数据讲故事的能力,特别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对话能力的传播人才。在这方面,香港、澳门的同事国际视野开阔,外语能力突出,我们对其寄予厚望。暨南大学在香港从事传播工作的新闻记者有400多人,在澳门,75%的传媒人才也是毕业于暨南大学。我们也相信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国际传播活动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宋平(中国日报(香港版)副总编辑):

  善用国际传播通用语言打通中国故事传播路径

  随着粤港澳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大湾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对接,大湾区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所面临的舆论环境也将更加复杂,我们的媒体需要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不断提升关于大湾区报道的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巨大挑战,但是抓住社交媒体天生的即时传播和跨国界属性,跳出以往熟悉的舒适区,善用国际传播通用语言和符合用户习惯的叙事方式,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媒体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可以真正打通中国故事的传播路径。

  随着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逐渐从“一事一宣”向“资源整合”转型,想要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但要苦练内功,不断壮大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还要善于借用外力,形成传播合力。

  余敬中(快手科技副总裁):

  短视频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短视频是老百姓喜爱的交流交往新兴方式。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手日活用户数约700万,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日活量比较高。短视频可以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农产品影响力提升,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王绰中(台湾旺旺中时传媒集团副总裁):

  大湾区展示“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示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具体落实。

  叶桂平(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青年需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善用政策红利和创新动力,采取错位发展策略,才能有效地把大湾区各城市作为经济多元的发展腹地,为澳门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让澳门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澳门青年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广阔。在机遇面前,广大澳门青年只有奋发有为,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青春的奋斗中收获更多自信和勇气,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孙爱群(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总编辑):

  唱响“三部曲”助力湾区文化圈建设

  媒体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有三个层次,如同“三部曲”。第一层是基本层,媒体需要发挥文化传播基本功能,做好报道;第二层是互动层,媒体要发挥桥梁纽带独特作用;第三层是共建层,媒体要发挥凝心聚力强大功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可以紧扣文化传播,办活动、论坛、展会等几大热点,天宽地阔,大有可为。

  申明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

  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未来贸易前沿位置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印度洋经济圈的交汇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在未来潜在需求增长最有活力的区域开辟了一条贸易通道,而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其中最前沿的位置。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于国内和国际都有很强的关联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基于下游的产业关联效应很强。智能手机中国一年出产19亿台,其中有11亿台是粤港澳大湾区产的。粤港澳大湾区在终端产业和制造业方面,都有非常强的配置资源能力。

  洪为民(全国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

  大湾区媒体要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故事要走向海外,就要用当地人能够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未来在制作节目时考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翻译成不同的文字。同时与海外媒体共同策划,以外国人的视角讲述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故事,这样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冯建林(香江独角兽牧场CEO):

  大湾区建设需关注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平台,聚合创新要素的资源。我们致力于搭建平台连接创业要素,就像把菜市场买回来的食材做成一盘一盘的菜。但要把鲜活的食材变成菜,就要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实现产业化,赋能是最关键的一点。“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平台聚合的作用,同样需要关注赋能这个职能,这样才能形成生态,形成闭环。

  袁志伟(无线电视助理总经理兼新闻总监):

  主动作为加强海外推广

  打造大湾区媒体品牌

  香港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缺点。比如在香港可以学习到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但要在香港一展所长却比较困难。而在深圳,就有更多的空间获得较好的发展。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就是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在深圳发展了大疆无人机,如今大疆无人机占全球约80%市场份额。

  如果我们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联合起来,各司其职,成功几率大很多。如果当初没有与深圳的合作,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大疆公司。

  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媒体主动作为,加强海外推广,让更多的优秀节目“走出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媒体品牌。

  罗崇雯(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暨执委会委员):

  发挥澳门连接葡语国家的桥梁作用

  传媒是文化的载体,是展现地方文化的重要方式。比如,澳门农历四月初八的舞醉龙,既是一个文化项目,也是一个街头表演,吸引了中外游客,这是一种文化兼容的具体体现。

  由于历史的渊源,澳门不但与葡萄牙有着特殊的关系,也与其它葡语成员国往来密切。从2012年开始,澳门电视台先后与8个葡语系的国家签署了他们电视台的合作协议,把中国优质纪录片、电影、动画片和电视剧翻译为葡萄牙语,送到葡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累积,葡语观众很欢迎电视台的纪录片、旅游文化、美食的节目。我们很乐于与大湾区的同行们分享这个经验,澳门可发挥连接葡语国家的桥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媒体,我们还很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者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梦想和现实,未来会继续做好跟进报道,讲好大湾区故事。

  庄子富(台湾台中广播电台总经理):

  台商期待大湾区提供广阔平台

  对于台湾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不但可以连接台湾和大陆,还可以连接全世界。如果台商可以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对台湾的整体经贸发展都大有裨益。对台商来讲,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最便利的,也是走向世界的最好选项。

  举个例子,在台中有一对年轻人,想做面向年轻人群体的功夫茶饮品,但是台湾的市场非常小。他们到大陆参加了一次茶博会,回来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接到了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甚至迪拜的订单。在这个例子中,大陆搭建的合作平台可以推动台湾的产品跟世界接轨,这也是台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最期待的一部分。

  毛艳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

  互利合作与文化交流并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要推动互利合作,同时也要探索文化交流来推动融合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全媒体记者  吴少敏 朱晓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