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陈广汉:发挥比较优势,升级现代产业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课题

2019年05月15日 来源:南方网

[ ]

  “中国内地市场开放、动态比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决定的空间贸易成本是影响大湾区合作模式演进、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要素。”日前,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广汉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断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构建开放性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和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一段时期大湾区经贸合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陈广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珠三角制造业和港澳服务业结合,迈向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主导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南方日报: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这对今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和参考?

  陈广汉:港澳在改革开放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成为引领内地经济走向世界和世界经济进入内地的桥梁。综观四十年发展,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比较优势与空间贸易成本是决定粤港澳区域合作关系演进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内地市场开放决定合作关系的形态和演进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市场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开放、全方位开放和开放模式创新的不同阶段。粤港澳合作模式也经历了从“前店后厂”到“统一市场”、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特征的合作模式创新将推动粤港澳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程度不断深化。

  第二,粤港澳三地比较优势的变化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和广东主要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香港和澳门有着资金、管理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前店后厂”垂直产业分工体系,集中反映了三地间由于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珠三角经济发展,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的产业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如何在新的比较优势基础上,构建起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当今和未来一段时期大湾区建设需要面对的课题。

  第三,区位优势和贸易成本影响地区之间产业的空间集聚。

  随着珠三角内生发展动力的增加,具有区位优势的广佛都市圈逐渐崛起,形成了以港深都市圈和广佛都市圈为核心的两极发展格局。加强澳珠(澳门—珠海)为极点的珠江西岸都市圈建设,增强澳珠极点与港深和广佛都市圈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大湾区的均衡发展,辐射带动粤西地区。

  南方日报:和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方面有何特点,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分布格局?

  陈广汉:从产业发展看,旧金山湾区是高科技产业湾区,优势产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其标志是硅谷。日本东京湾区主要是精密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高端制造业。纽约湾区最大产业优势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从产业配套能力和经济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自己的优势。香港的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达,加上珠江东岸的高科技产业带和珠江西岸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有利于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和必然选择。应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涵盖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而言,珠江东岸可以重点瞄准通信设备、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带,广佛都市圈重点发展汽车、船舶、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产业,珠江西岸则建设以海洋工程、光电装备、新能装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带,金融、贸易、航空航运、旅游、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

  积极谋划▶▷

  融入大湾区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如何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让“一核一带一区”全面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陈广汉:广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省内各城市需要制定全面融入大湾区的思路和行动计划。各地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全面融入大湾区,推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在观念上,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除了省内各城市非常关注,江西、四川、广西、湖南等很多周边省份都在积极推进对接。省内城市更应积极谋划,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

  第二,在体制机制上,要在营商环境等方面对标大湾区。

  广东的非珠三角城市在政府管理、营商政策、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要加强与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对接,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第三,在基础设施上,要加快与大湾区互联互通。

  调研发现,近年来,深圳很多企业迁移到河源发展,深圳与河源共建产业园促使其高新区加快发展。赣深高铁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缩短为40分钟,河源可借助临近江西的区位特点推进建设。

  第四,在产业上,主动承接大湾区科技辐射和产业转移。随着珠三角人力、土地成本提高,泛珠三角地区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拓展区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延伸地。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抓紧制定支持大湾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当前粤港澳之间的合作有哪些新的变化?

  陈广汉:当前,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其一,从合作模式看,从经济领域的直接投资与货物贸易到建立开放和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进而向民生领域的福利整合、社会协同全方位合作转变。

  其二,从合作内容看,从制造业为主体向服务业为主体,进而向以创新引领的产业体系为主体转变。

  其三,从合作机制看,从市场引导下的企业“自发性合作”向市场引导、政府规制的“自觉性合作”,进而向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自为性合作”转变。(全媒体记者 王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