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大湾区大未来 > 逐梦大湾区

香港女孩何静雯:在东莞收获事业和爱情

2021年06月11日 来源:南方+

[ ]


  见面打招呼时,笔者惊讶于何静雯的普通话说得很溜,完全没有“港腔”,而她也颇为自豪地讲起了自己的普通话学习之道:“我从小就喜欢说普通话,但是在香港运用的机会不多,来东莞后抓紧机会练习,现在大家听我说话,完全听不出我是香港人。”

  何静雯与丈夫齐心协力,在东莞松山湖人才大厦创办了我们与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设计和品牌策划帮助更多企业绽放光彩,也帮助更多有志创业香港青年在东莞实现梦想,找到价值。

  回忆企业创立之路,第一个蹦到何静雯脑海里的词便是“Lucky”。“真的很Lucky!”何静雯说,在东莞认识了丈夫钟志明,一起建立起了幸福小家庭。

  她坦言,最初离开“舒适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来东莞创业多亏家人的鼓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最初很担心,因为在东莞没有什么朋友,想着如果创业失败就回香港吧。”她说,但逐渐了解到东莞的创业政策以及环境后,被东莞的创业氛围深深吸引了,也碰到有一批跟自己一样有“雄心壮志”的香港青年,便决心留下一试,在这里创出一番天地。

  何静雯掰掰手指头数了一下,不知不觉已经来东莞8年,“在东莞生活真的很方便,肚子饿了叫外卖,出门叫滴滴,虽然这些香港都有,但是东莞的生活成本低很多。”

  如今,何静雯成为了一名新手妈妈,身上多了几分委婉和温柔:“现在回想起当初的决定,真的做得太对了!”她说,未来也会策划更多的活动,促进莞港青年交流,鼓励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趋势,把握梦想机遇,携手共绘精彩未来!

  【对话】

  记者:当初创办这家企业的理念和想法是什么?

  何静雯:在东莞的新公司成立之前,我们组建的创业设计工作室已经有了几年的沉淀,因为我先生从大学开始就十分沉迷设计,并有创办公司的想法,而东莞的创业政策和氛围也成为我们将梦想付诸实践的“助推器”。

  我们的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东莞、深圳、香港,他们十分熟悉这些地区的文化差异,拥有丰富的新媒体经验,所以我们便以此为契机,决定为优质香港商铺提供品牌服务。

  记者: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为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提供市场调研以及精准的品牌定位。您是如何迅速熟悉内地的创业政策和经济社会文化的?

  何静雯:妈妈是东莞人,我虽然从小在香港长大,但是每当寒暑假就会回东莞玩。东莞和香港有专门的社团组织,主要为了促进莞港青年交流,妈妈一直很鼓励我参加这些社团,我也是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地学习到了国家最新出台的很多政策,从参与者的角度切切实实从中获益了很多东西。此后,我便鼓励香港青年多参与这些社团,组织他们到东莞不同镇街的企业参观学习,一方面是希望香港青年“常回家看看”,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企业之间实现资源有效地整合对接,看看是否有合作空间。

  记者:作为两地文化的“摆渡者”,近几年,您做了哪些工作?

  何静雯:创立“我们与我”这家公司后,从组织者的身份出发,疫情前,每个月我都会策划1-2场活动,组织频率很密集。比如在一次的活动策划中,我带领了30个香港青年走进滨海湾新区,并参观了OPPO等手机大厂。在这些活动中,香港青年对滨海湾新区的创业政策更加熟悉,也赞叹东莞的创业环境。随后,有创业需求的香港青年便向我们积极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我们帮助过 2-3家的香港初创企业在东莞落地。

  此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香港面临着口罩短期等难题,何静雯和妈妈在印尼自掏腰包,买了一批口罩,以公司的名义在香港分发,传递正能量之余,也让更多香港青年认识到自己的企业。

  记者:香港青年“北上”有哪些常见的困惑?您是如何鼓励和帮助他们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潮中?

  何静雯:我主要在香港本土的青年社团中定期发布我们的活动信息,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很多香港青年“北上”时,会担忧衣食住行等问题,但往往他们来了一趟之后,便立即打消顾虑,并为东莞的创业环境所感叹,成本低、空间大、设施全、政策新,吸引力十足!

  记者:公司的发展现状和下一个方向是什么?

  何静雯:目前我们在深圳的客户比较多,帮助不少知名企业做过活动策划,商圈开业也经常邀请我们做设计活动,比如深圳海岸城、深圳文博会等。在东莞,也曾为东莞女企业家联合会策划活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未来打算让更多东莞企业知晓我们的品牌,一起挖掘品牌内涵和品牌故事。

  除平面设计、活动策划外,如今做好品牌服务也需把握好短视频这个风口,学会用视频来讲故事。未来,公司会考虑进入短视频领域,熟悉不同平台之间的算法和应用,结合设计优势,双管齐下,争取为顾客品牌带来更多效益。

  (记者 陈彦儒 郭文君 摄像 陈彦儒)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