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东莞紧锣密鼓推动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落地 加“数”转型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2022年07月13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数百块荧光屏闪烁着蓝光,屏幕上浮现的数据精准监控着生产线的情况,通过云端共享,数据瞬间便送至管理者手中。另一边,乳白色的机械臂昼夜不停地执行指令,将零部件安装到属于它的位置。这是出现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幕。

  企业与城市同频共振,共赴数字化生产潮流的现象,近年来在东莞屡屡涌现。7月7日上午,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和协同化商务解决平台的供应商思爱普(SAP)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下称“思爱普赋能中心”)启动仪式在洪梅镇举行,这标志着东莞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在进入“双万”城市的第一年,东莞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动作频频。2022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明确将主题定为发展数字经济,随后,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和思爱普赋能中心相继获批。不难看出,东莞正依靠制造业丰厚“家底”,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助推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产业焕新

  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莞企市场竞争力

  保时捷的新能源汽车、高铁列车的信号系统、5G网络的基站、大型医院的CT机和超声波机……在这些高精尖设备里,均有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生益电子”)的身影。

  生益电子总经理张恭敬手指轻拨,车间里每个环节、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动画的形式清晰地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我们搭建了一张大数据网络,从客户下单、前期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物流运输等环节实现全数据管理,接下来我们将规划进一步打造数智合一的智慧工厂。”张恭敬说。

  像生益电子这样实现数字化生产转型的企业,近年来在东莞屡见不鲜。为了让东莞企业“会转型、敢转型、愿转型”,近期,东莞又紧锣密鼓地引进华为和思爱普两家国内国际优质数字化供应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落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和协同化商务解决平台的供应商,思爱普一直广泛服务于东莞传统优势行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此次,思爱普将赋能中心定位为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和设计思维平台以及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三平台一基地”开展赋能服务。

  “思爱普对于东莞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愿与东莞市政府和产业一起,汇聚资源,合力创新,将东莞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思爱普中国区联席总经理王前说。

  为了帮助东莞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思爱普赋能中心还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六大行动,包括: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服务给予总费用的15%激励扶持;首期推出10个针对中小型企业生产制造痛点环节的数字化服务产品;首批面向200家制造业企业开通SAP云课程服务;每年为2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提供交流提升机会;每年在东莞市数字经济基地打造1—2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场景;以及将重点对接五金饰品、电线电缆等传统行业,推动东莞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政策赋能

  三年安排不少于百亿元支持数字经济

  随着现代人对家庭空间的个性化追求越来越高,“全屋定制”的消费模式逐渐受到追捧,从家居空间的量尺数据,到消费者在门店或线上下单,再到进入生产环节后的分单、揉单、齐套管理,以及最后的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传统家居行业的产销流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由于流程管理缺乏数字化,各流程数据不通,常会出现问题。

  广东数夫软件有限公司(下称“数夫”)创始人张爱国注意到行业痛点,提出家具数字化理念,旨在用“工匠精神”推动家居企业管理升级,推出“智能制造”“智能营销”“管理咨询”“管理软件”等几类产品和服务,深耕泛家居行业,提供全面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东莞大部分家居企业都使用数夫的软件系统,在全国泛家居领域的ERP市场占用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

  近年来,数字产业在东莞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东莞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按照《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的数据显示,在“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中,东莞位列第14名,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

  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为此,东莞市委、市政府屡出奇招,帮扶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今年1月,2022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下称“一号文”)正式对外发布。

  “一号文”明确,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东莞将以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为目标,全市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末,东莞将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引领带动超过15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近日,东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该市工业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赋能。全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提供“一企一档”评估诊断服务。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按照项目投入最高25%比例予以奖补,推动企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在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下,东莞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显著。今年一季度(错月),全市140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7.92亿元,同比增长28.6%。

  东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各相关业务科室将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一号文”精神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普遍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研究制定一批配套扶持政策。认定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项目,财政资金予以奖补,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企业加快转型。修订完善上云上平台政策,用好两化融合应用和技术改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普及提升。部门要持续提升对企服务效能。推动完成“企莞家”3.0项目改造,实现“企莞家”作为全市“一网式、一站式”涉企服务平台的全年工作目标。同时积极组织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数字化转型案例经验、现场参观学习,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产业氛围。

  展望未来

  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近期,广东省接连举办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这两场大会向外界释放出广东抢抓数字经济、以数字化重塑产业的信号。

  放眼全省,东莞拥有数字化发展的良好条件。2022年第一季度,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0.27万户,其中制造业31.25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20.8%,制造业仍是东莞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些遍布全市的制造业对打造数字化生产线有较大需求,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表示,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依靠资本型发展,这一点在东莞尤为明显。东莞依靠“三来一补”起家,拥有大量工业企业和产业工人,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发挥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的驱动作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东莞下一步发力数字化赛道的抓手是什么?余旸认为,房屋、基建、道路、桥梁、隧道、水管等基础设施值得关注,东莞在过去大量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应成为城市的负担,而要“老树发新芽”,不断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在维护基础设施项目的过程中,效益不降反升的秘诀是走数字化道路。“从这一角度看,东莞大力推进数字化恰逢其时,整个市场也很具潜力和空间。”余旸说。

  “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是东莞城市跃升的关键,将助力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市数字产业协会首席咨询顾问耿强表示,2015年以来,东莞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转型,在自动化生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进入万亿GDP时代,如何让自动化生产线更有效率、更智能,让数据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生产资料,是东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耿强认为,东莞数字化转型人才不足是短板,一方面,东莞对数字化人才的积累稍显不足,评价、培养机制不成熟,人才“造血”能力较弱,需要外部“输血”;另一方面,东莞位于广深之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人才流入。耿强建议东莞开展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分析、技能论证、课程开发、绩效评价等课题研究,多开展人才交流、技能培养等活动,吸引更多专项人才来东莞干事创业。

  余旸表示:“作为数据科学的创业者,我看到东莞各行各业正自发进行数字化改革。这期间要解决两个核心的问题:一是人才问题,东莞需要一大批本土的、能提供持续服务的数据科学团队和人工智能团队;二是方向问题,东莞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比起发展数字化产业更适合推进产业数字化。”

  ■个案

  先知大数据:

  扎根制造业大市将数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修缮老旧的钢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时间,不能放过任何一丝细节。但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下称“先知大数据”)将这个过程数字化,快速定位钢轨问题,降低排查成本,提供数据分析,支撑规划决策。

  2017年,先知大数据董事长余旸从海外回国,选中了以实体经济为立市之本的东莞作为创业第一站。短短数年,先知大数据便取得长足进步,通过专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创新,将数字经济与东莞传统制造业紧密结合,落地了一个个动人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场景。2020年,先知大数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完成第三轮融资,拥有各项知识产权超过20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99项。

  一场场与数字的“拉锯战”是先知大数据的工作常态。余旸说:“在提升自主研发、数据科学研究能力,探索数字化服务方案时,最重要的是学习。首先是寻找对口专家,相互积极配合,为探索数据之间的奥秘打下基础。数据如何获取是技术问题、数据如何处理是算法问题,数据如何分析是涉及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等的一个大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够做好学科交叉、融合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尽管难度高,余旸却十分看好东莞数字化产业的前景。余旸认为,东莞拥有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主体,每家主体都需要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先知大数据为许多企业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解决了他们的痛点问题,不愁没有市场。

  作为东城乃至东莞市较早布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科技企业,先知大数据研发基地在东莞东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揭牌当日便选择入驻。余旸表示,接下来,先知大数据将继续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耕耘,包括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军工安防、社会治理、新能源等五个方向,将技术优势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持续为行业服务。

  ■观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抓住数字化转型是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眼”

  2022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数字经济,随后,2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思爱普赋能中心也相继获批。为何东莞如此重视数字化转型?接下来,东莞应该如何支撑企业完成数字化蝶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南方日报:紧锣密鼓的谋划数字化转型体现了东莞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哪些思路?东莞为什么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和部署?

  林江:面对当下的经济稳增长压力,东莞有两条破局之道。一是存量的调整优化,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用数字化手段管人、管事。二是增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无论哪条道路,数字化转型都是必经之路,是答好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这道考题的“题眼”。近年来,松山湖从0到1打造科学城,这为未来东莞数字产业化落地提供了众多应用场景。

  南方日报:东莞如何支撑全市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林江:对于东莞而言,首先要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二是提供融资、资金帮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优化内循坏布局,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三是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引导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联盟,由外销转为内需,帮助企业下决心,让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市场共识。

  政府还可以建立非营利性的研究院,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引导,获得企业的认可与信任,营造东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氛围。

  南方日报:你认为近年来东莞数字化转型的亮点和不足分别有哪些?

  林江:近年来,东莞数字化转型有所建树。在生产成本日益高涨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意识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同时,政府积极推出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申请专项,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虽然东莞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量在不断攀升,但相较于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存量,有数字化改造意愿的企业仍显不足。建议政府大力进行相关政策的宣讲,并通过商协会搭建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增加企业互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东莞可以借鉴其他兄弟城市的经验,分析本土情况,打造本土特色思路,以便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

  (记者 唐卓 叶永茵 实习生 郑家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