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提升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06月14日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 ]

  6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专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同志介绍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


图片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南方网

  “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朱伟介绍,自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以及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佛山、东莞、老区苏区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规划建设五大都市圈和一批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形成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在一系列重磅举措的有力推动下,“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增强。“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利好叠加、释放“乘数效应”;广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更加强劲,佛山、东莞两个城市以万亿级的体量迈入新发展阶段,珠海市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正在成长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珠三角各市依托广深港、广珠澳两个廊道的传导效应,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改革动能。

  二、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西两翼新增长极加快形成。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布局建设,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百亿美元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沿海经济带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绿色石化、绿色钢铁、海工装备等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地位持续巩固。

  三、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对内拓展“桥头堡”的优势凸显,贯通城乡、联接工农、链接湾区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产业协作体系逐步发力,“农业+”“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对接大湾区的“大农场”“后花园”“康养地”正在加快形成。

  在介绍“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时,朱伟指出,在强化各区域主体功能的同时,广东更加注重“核”“带”“区”协同联动发展,全省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包括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及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等成效。

  其中,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逐步拉近了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此外,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加快成型,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地市全覆盖,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态势日渐形成。

  朱伟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推进珠三角核心区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

  二是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强化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打造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

  三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为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

  四是突出优势互补、双向拓展,建立健全区域政策统筹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动力传导体系

  通过持续加大政策、项目等方面支持力度,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让赶上来者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个关键词看“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

  在回答“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时,朱伟将其归纳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三个关键词。并表示,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核”“带”“区”这三个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发展顺利,差异化发展态势日渐明显。

  一、珠三角核心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态势正在凸显。珠三角核心区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正在日益增强,有力支撑我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正在得到破解,广东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二、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沿海经济带(含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湛江、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创造了占全省八成的经济总量,产生了占全省九成的进出口总额,沿海经济带作为全省发展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660多个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密集落地,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超百亿美元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这些地方。

  三、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态势也在显现。北部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4%,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7.1%;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对接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正在加快形成。 

  对大湾区重点项目给予财政倾斜支持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国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时,省财政主要突出了“突出强牵引,全力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突出促发展,推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突出兜底线,持续优化区域财力分布格局”“突出补短板,主动减轻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其中,在突出强牵引,全力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方面,主要包括政策、平台、项目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出台重要政策,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制定实施7个重点领域28项财政措施,支持“人才集聚”、科研“资金过境”、“债券联动”、“平台互通”和“民生共享”。二是在平台方面,支持重点平台,专项支持南沙、横琴等国家级战略发展平台。三是在保障重大项目方面,对大湾区交通、科技等领域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此外,省财政厅统筹财政资金和债券资金,推动粤东城际铁路、广汕汕铁路、广湛铁路、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湛江东海岛巴斯夫、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阳江海上风电产业项目等,帮助东西两翼对接珠三角、融入大湾区。

  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

  据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介绍,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省交通运输部门有以下重点举措和亮点成效: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二、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内联外通的铁路网络加快形成

  四、推进港航设施高质量发展

  五、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

  其中,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珠三角核心区往粤东、往粤西、往粤北目前至少已建成2条以上大通道,局部大通道如沈海高速开阳段、阳茂段已从双向四车道扩建成双向八车道,茂湛段扩建工程正有序推进。同时,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连通,目前已建成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4座跨江公路通道,有效缓解了十年前过江通道稀缺、紧张的局面。

  此外,铁路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城际轨道建设,在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珠三角核心区的核心引擎功能的同时,深入推进粤东城际铁路建设,提升汕潮揭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加快高铁建设,目前正推进广湛、广汕、汕汕、深江等高铁建设,不断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