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澳门:持之以恒创新国情教育实践

2022年05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转存图片

澳门中学生参观澳门特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举办“宪法与基本法关系”儿童创意填色比赛作品展览,让孩子们用画笔绘出宪法和基本法保障下澳门社会安定繁荣的美好景象;推出“爱国爱澳”网上问答游戏,让市民在“闯关”过程中认识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近期,澳门特区政府及相关社团安排了“爱国爱澳”主题系列活动,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升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爱国爱澳”核心价值的培育和传承,持之以恒创新国情教育实践,不断增强市民国家观念、宪法观念,国家认同在澳门拥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活动丰富,形式多元

  “‘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什么?”“澳门特区政府确立‘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路线,其中‘一平台’是指哪一个平台?”……4月25日至6月24日,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推出“爱国爱澳”网上问答游戏。参加者只要进入游戏专页,答对4个问题并填妥个人资料即可参加大抽奖。问题的设计主要围绕宪法和基本法相关内容以及澳门本地的发展变迁来展开。

  “强基固本迎难而进推动‘一国两制’稳步向前”“努力进取奋发有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4月15日至5月15日,澳门特区政府与澳门中联办联合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展览以精炼文字结合逾420幅图片和多段影片,展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特区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一国两制”稳步向前的各项举措和成果。

  从2022全澳青年时事常识问答比赛到“宪法与基本法关系”儿童创意填色比赛及作品展览,从与法成长——青年家庭手工班到亲子读经典活动,近期的“爱国爱澳”系列活动既涉及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安全、中华传统文化、内地发展成就等各类话题,也有知识问答、展览参观、绘画手工、话剧展演等多元形式,适合各年龄段的市民参与。

  沉浸式教育,注重体验

  “这是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一带,喜欢头戴银饰;这是畲族,他们主要居住在东南沿海省份,女性服装上常有凤凰的元素,所以也叫‘凤凰装’……”4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澳门市民汤敏带着10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来到中华民族雕塑园,参观正在举行的“西南、中南及东南地区民族风情”展览。“这里的实物和展品介绍了我们国家10多个少数民族的特性、生活形态、古今面貌和传统工艺,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少数民族。”汤敏说。

  澳门近期推广的“爱国爱澳”主题系列活动不只体现严肃性和知识性,也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论是市民单独参与,还是家长带着孩子一同体验,都可以享受到沉浸式教育的氛围。比如在澳门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观众可以观看中国传统舞蹈、皮影戏、粤剧等,也可以在模拟高铁车厢中体验“中国制造”与“中国速度”,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

  “在众多的国情教育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漫步澳门街之认识澳门’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可以让我在走访澳门的街道、建筑过程中深入了解祖国与澳门的联系以及澳门本地的历史变迁。”作为一名澳门高中生,何政告诉记者,最近自己参与了“澳门历史名人的足迹”线路走访,在郑家大屋、孙中山的孙医馆、冼星海故居、叶挺故居等地回顾近代中国历史,收获颇丰。

  爱国爱澳,薪火相传

  “爱国爱澳、真心实意拥护中国共产党,是澳门各界最大的共识和主旋律。”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日前表示,他服务的澳门基金会,30多年来举办了数百场展览,但没有一场展览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展那么令人感动。“预约系统刚刚开放,电话就打爆了,短短23天,超过4.3万人次参观了展览,是澳门日均观展人数最多的一场展览,反映了澳门同胞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心拥护。”吴志良说。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团体和教育界形成合力,让“爱国爱澳”传统不断弘扬光大。“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学校每年在国庆节、回归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现在学校每周也都会安排升旗仪式。”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说,学校还通过设置中华文化、历史时事、品德教育等课程,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介绍,在国情教育方面,该局加强品德与公民、历史教育,推动相关课程及教材建设。比如,特区政府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澳门地理》──初中地理补充教材”,让学生了解澳门与祖国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2018至2019学年,出版了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

  此外,为让澳门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深入认识国家发展,特区政府还和各社团、学校一起,组织了“国防教育营”“澳门青年学生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并推出“认识祖国、爱我中华”学习之旅、“传承中华文化”“澳门高中学生毕业旅行资助计划”等项目,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记者 柴逸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