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深圳市政府发文支持部署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发展

2021年03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再次专门对一个区域发展作出支持部署。

  《意见》提出,将充分发挥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下称“坪山高新区”)的核心引擎和示范带动作用,先行探索更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管理体制、空间结构及配套服务,加快将坪山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动力充沛、高端产业集聚、运营机制高效、宜创宜业宜居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对于《意见》的出台,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深圳高新区发展的“两核”之一,坪山高新区具有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及优质的产业基础,高水平建设坪山高新区对于推动深圳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再次腾飞和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打造极具国际范的全球一流科创区

  如何理解“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从高科技产业园区本身来看,高科技园区内的主体和要素的质量,一定是决定高科技园区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一流的要素不一定能造就一流的园区,但一流的园区一定是由一流的要素聚集而成的。此外,决定高科技园区建设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发挥连接、整合和促进这些主体和要素作用的机制,即高科技产业园区内部生态的构造和运行机制能否很好的催生主体要素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

  根据《意见》主要内容,坪山高新区将围绕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和体制机制创新四个亮点,着力打造成为集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产业布局、高品质配套服务、高效能制度保障于一体的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和集聚地。具体来看,建设目标分别为具有强大策源作用的科技创新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区、国际化现代化产城融合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例如在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区上,《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坪山高新区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优质的工业基础等优势,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体系,包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核心产业引擎、建设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基地、争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示范区以及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等,在各主导产业领域依托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推动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集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从这几个目标来看,坪山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不仅包含科技产业,也包含空间内的人、社会和环境,坪山高新区的发展应当是多维度和综合的发展。其背后的原因,是高科技产业自身成长所需的空间和整体环境要求,更是高科技产业园区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下,必须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

  正因如此,当前,坪山高新区正通过对标国际一流质量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按照“双核四片、蓝绿镶嵌”总体格局和“产业发展平台化、创新环境生态化、开放链接全球化、城市空间场景化、园区治理现代化”的建设思路,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极具“国际范”的全球一流科创区。

  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再次腾飞贡献力量

  2019年,党中央先后部署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国家级重大发展战略,要求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核心引擎功能,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将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坪山园区划入深圳国家高新区范围,加快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高新区布局。此次出台《意见》,再次将坪山高新区的建设定位升级。

  在日前召开的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表示,坪山高新区作为深圳高新区发展的“两核”之一,具有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及优质的产业基础,高水平建设坪山高新区对于推动深圳市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再次腾飞和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的出台,可以看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意图,从深圳全市层面统一思想,抢抓机遇,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坪山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有力支撑“双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坪山高新区的规划面积达到了50多平方公里,它的发展将为“十四五”期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拓展空间。另外,因为坪山处在深圳和惠州的交界处,对向粤东辐射将起到积极作用,乃至对整个大湾区的发展都将会起到带动作用。

  率先探索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意见》的出台同样为坪山高新区建成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高科技产业园区指明了方向:即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和先进规则,着力提升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做精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率先探索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例如针对产学研机制的完善,坪山高新区将谋划全新机制的高等教育集群建设,以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创新格局。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例,两所学院分别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人郑泉水教授领衔,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学院将以最前沿的问题、最前沿的产品作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导向,加快培养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科技产业需求的高水平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为推动深圳基础研究及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作为继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再次专门作出支持部署的区域,坪山高新区如何与前者错位发展,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原副司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余健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明科学城主要是加强基础研究,因为它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装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主要在国际化方面加大了力度。河套地区重点是针对深港科技创新合作,那么坪山高新区的特点是要在集成电路、创新药物,还有智能汽车等重大产业方面加强产学研的基层攻关,特别是在产业的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它们之间各有特点,是错位发展的,也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

  ■延伸阅读

  坪山高新区砥砺前行 未来可期

  从2019年《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正式明确坪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地位,到此次《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出台,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于坪山高新区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坪山国家高新区为什么会被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接下来该如何发展?

  “五年后的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必将是一座产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活跃、功能品质卓越、综合交通便利、文化魅力多元、生态环境优美、营商环境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创新区。”在日前召开的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从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当前坪山高新区所具备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发挥产业聚集优势

  着力打造“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

  《意见》明确提出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主要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打造若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陶永欣用三个“关键词”形象地道出了坪山高新区未来的产业方向——“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

  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是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领域竞争热点,甚至被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产业,有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前景,是未来的“必争领域”。而坪山高新区在成立之初就被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的使命,是深圳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战略部署。

  当前,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作为坪山的主导产业,本身已经形成了极强的产业集聚效应。统计数据显示,坪山已集聚660余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则集聚了40余家细分领域优质企业。

  面向未来,坪山区提出瞄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打造以“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为代表的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成为深圳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承载区和“全球研发、坪山转化”的主阵地。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意见》提出要在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建设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目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和医疗器械审评两个分中心已落户深圳,并争取在坪山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将落户坪山,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补上了重要的一块拼图。坪山区还将全力打造ICH产业聚集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产业链条,打造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

  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构建全域全链创新生态体系

  当前创新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对于坪山高新区而言,同样面临着主体和要素配置更丰富、内外互动更活跃、结构关系更复杂的全新创新环境,正因如此,坪山高新区要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必定要培育出适合当前快速“进化”阶段的创新生态体系。

  发布会上,陶永欣用一句话总结了当前坪山高新区正着力打造的创新生态体系,那就是“立足产业、聚焦转化、面向国际、全域创新”的“全域全链”创新生态体系。

  例如在聚焦转化上,坪山提出建立从成果产生到成果转化、成果应用、成果产业化的整个链条,与光明科学城聚焦的原始创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聚焦的深港科技合作,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在面向国际上,要把握世界最前沿的创新发展规律,与世界先进城市对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尤其是在全域创新上,坪山高新区不仅仅注重产业的创新,还要推动教育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让各类创新要素有效汇聚、产生化学反应。例如在教育创新上,坪山正依托深圳技术大学、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全新机制高等教育集群,探索构建全新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深圳实现源头创新、自主创新、颠覆创新提供动力。

  坪山高新区在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上,创新被视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联系更加紧密、结构更加复杂、整体越加优化的复杂而开放的系统,注重各级层次、各方主体、各种资源、各类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调互促,不断凸显和强调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创新主体要素对外部创新环境的依赖性转变。

  运用综合改革试点

  打造制度创新策源地

  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瞄准的必定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新技术变革驱动下,新业态、新经济、新产品发展日新月异,政府监管与服务时常“追不上”新经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发展速度。不少新经济企业面临关键领域自主技术落地难推广难、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障难等各种问题,可以说,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已经成为影响新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

  对于新业态、新经济、新产品的发展而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制约新领域发展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原有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与新技术的冲突。

  坪山高新区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道路上,所要承担的任务之一,便是“加快构建接轨国际的先进制度体系,创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陶永欣提出,要把坪山高新区打造成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未来将成为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以无人驾驶为例,当前,政策法规的空白成为掣肘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面临的就是“上路难”,即法律盲点带来的商业化痛点。坪山当前已出台《关于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逐步在坪山全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活动,同时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无人驾驶开展立法先行先试。

  《意见》的出台同样为坪山高新区在开展新经济发展领域改革试点上给予了支持,提出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等新经济领域,构建快速响应的新经济政策服务体系,探索出台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应的重大项目申请及管理机制;探索实施新经济“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监管制度,破除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等。

  在新业态、新经济、新产品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坪山高新区正紧密跟踪观察全球创新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在一定范围进行应用和政策试验,争取率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可以说,面对全球几乎同步的新经济发展,谁试验得快,谁就有可能率先提出解决之道,率先推动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赛场转换”过程中把握主动权。

  发挥产业空间优势

  拥有可建设用地43.4平方公里

  坪山高新区在产业用地、产业空间方面有着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相对优势,在日前举办的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工信局、科创委等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市内其他高端制造业扩容优先推荐坪山、重大项目落地优先布局坪山。

  据了解,2019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高新区扩容提质,规划面积由11.52平方公里扩展到159.48平方公里,相当于扩区前的14倍。而其中坪山高新区面积51.6平方公里,占深圳高新区的总面积近1/3,空间优势十分明显。而且绝大部分产业土地和空间由政府统筹,不仅独具连片成片开发优势,更能形成低成本创业优势。

  坪山在产业空间保障方面未雨绸缪。与深圳市内其他片区不同,坪山高新区可建设用地43.4平方公里,未来可开发的潜力用地达17.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坪山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实现深圳市主要领导在2020年全球招商大会上所提出的“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近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通过土地征拆整备做了大量的空间保障工作。例如,去年实施以高新南、北为主战场的重点项目征拆百日攻坚,征拆各类建筑物37.88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备2.3平方公里,目前这两片核心区域已处于等待绘画最美蓝图的“白纸”阶段。

  陶永欣表示,坪山高新区建成区平均容积率仅为1.0,是全市产业空间储备最大、集中连片区域最多的区域之一。近两年,坪山通过“大兵团作战”模式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已累计释放较大面积产业用地5平方公里,预计未来五年还可释放6平方公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陶永欣代表坪山承诺,政府持有的优质产业空间,对符合产业门槛的项目五年不涨租,优质项目免租金。

  此外,坪山高新区拥有的自然生态本底、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也将成为坪山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有力保障。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坪山高新区正不断营造公平安全、服务高效、尊重人才的营商环境,力争打造最适合创新创业的样板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