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长朱伟:“十四五”佛山怎么干?

2021年03月09日 来源:南方+

[ ]

  近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长朱伟接受媒体采访,透露了佛山“十四五”期间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村级工业园改造、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考和谋划。

  朱伟表示,在步入“十四五”时期的新起点,佛山将坚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大力弘扬当年“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他表示,接下来,佛山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来催生新发展动能。

  记者:“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如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成为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朱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在步入“十四五”时期的新起点,佛山将坚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大力弘扬当年“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一是聚焦要素市场配置改革。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佛山将认真做好土地要素这篇文章,推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发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支持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力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需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综合管理服务机制,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更好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和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努力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产融结合城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细化落实“人才新政23条”,构建“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优粤佛山卡”服务,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创业、有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珠三角城市群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畅通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

  二是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佛山坚持自我革新、刀刃向内,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市市场主体总数从2015年的48.3万户增加到2020年的94.1万户,接近翻一番。下来,佛山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把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好。

  三是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佛山将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等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深化深佛协作发展,强化与港澳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加快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平台建设,申报建设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佛山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四是围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改革。广东省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佛山将加快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培育壮大环保节能产业,力争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创新驱动发展做了全面部署。过去几年,佛山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将做出怎样的探索和实践,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朱伟:近年来,佛山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努力走出一条“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创新发展之路。

  接下来,佛山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来催生新发展动能。

  一是培育具有更多创新基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密不可分的。佛山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安全应急与环保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2+2+4”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围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亟需破解的技术难题,建立健全“揭榜挂帅”征集机制,打造“谁能干就让谁干”的高效科创模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握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拥有90多万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创新发展需求庞大迫切。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建设研发机构,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以高企培育和规模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创新资源要素向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企集聚,全力催生一批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实施“十百千万企业家成长工程”(重点培养十名卓越企业家、百名优秀企业家、千名成功企业家和万名成长型企业家),以及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持续培育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群体。

  三是优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科创资金投入结构、配置方式,切实为科技型、初创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加快构建全链条科创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创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为契机,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综合管理服务机制,让无形的“知产”转化为有形的“资产”。针对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制定含金量更高的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三年行动计划,以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为突破口,构建“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创业、有发展。

  记者:202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佛山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目前已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朱伟:近年来,佛山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帮扶支援各项工作,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佛山落地落实,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佛山贡献,体现了佛山担当。

  一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中,佛山自觉扛起责任,主动作为,五年内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6.75亿元,全面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凉山州以及省内对口帮扶湛江、云浮任务,积极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加强与双鸭山对口合作,帮助对口帮扶的27个贫困县、2697个贫困村、106.7万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部实现脱贫。佛山连续3年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共3人1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二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与省农科院共建广东农业科技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多项“国字头”称号落户佛山,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7家、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96个,农地产出率达2.97万元/亩,位居广东省前列。

  三是农村领域改革创新进展顺利。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三块地”改革试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圆满完成,有力带动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农村集体资产总额、集体经济总收入“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35.6%、37.1%。

  四是美丽乡村画卷加快描绘。覆盖100多个村居、总里程超100公里的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步成型,初步建成13个主题鲜明的美丽乡村连片区,美丽乡村建设由“典型引路”迈向“面上提升”。全市所有村(社区)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南庄镇、紫南村、仙涌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和基层治理水平上新台阶。

  记者:接下来,佛山将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巩固对口扶贫区域成果,推动本地乡村振兴?

  朱伟: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佛山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格局。

  一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接下来,佛山将坚持“党中央要求,受援地所需,佛山所能”的原则,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进省内对口帮扶,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深入实施高明革命老区、三水南山侨区特别帮扶计划等,建立完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长效帮扶机制,加快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农民群众更加富裕。接下来,佛山将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佛山农产品优质品牌,力争2021年建成7家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更加着眼农村农民的长远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努力改变过去“分光吃光”现象,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长远收益得到保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

  三是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家园更加美丽宜居。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从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努力建立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理念,突出岭南风貌和佛山特色,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统筹,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人居环境方面,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启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第二批36个重点项目,启动40个以风貌提升为重点的示范村建设,力争2023年底前建成10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公共服务方面,优化农村地区高质量民生服务供给,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力发起村级工业园村攻坚的号角。佛山将如何打好打赢这场关乎佛山未来的硬仗,引领佛山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继续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朱伟:“十三五”期间,佛山全市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15.09万亩,完成地上物拆除7.36万亩,“工改工”已动工建设1.24万亩,新建在建厂房建筑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

  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推进村改总攻坚是一场事关佛山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是一场不得不打、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我们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的态度,从“拆”“建”“改”三方面重点发力,坚决打好打赢这场关乎佛山未来的总攻坚战,力争在2023年底前总体高水平完成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任务。

  首先,拆出决心、拆出气魄,切实打好土地整备攻坚战。“拆”是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首要任务,没有“大拆除”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我们将按照应改尽改、应拆尽拆的要求,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力争到2023年累计完成形态破旧、产能落后、安全隐患集中的工业园地上物拆除21.16万亩,拆出一片新天地,再造生机勃勃新佛山。特别是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重在科学补偿安置、创新优化改造模式和完善倒逼促改机制等方面做文章,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改造成本,推动市场主体从“不想改”到“主动改”。

  其次,建出水平、建出效益,打造千亩万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区。拆除整理只是迈出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实现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高标准建设产业载体,大力推进“筑巢引凤”“腾笼换鸟”,不断激发产业升级活力。一是坚持“工改工”方向不动摇,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好千辛万苦腾出的宝贵连片土地,重点把“村改”土地用在发展产业上,特别是用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守住产业发展空间底线。二是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和主题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招商,实现以大空间承接大项目,为佛山未来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三是强化优质产业导入,坚决摒弃“装进篮子就是菜”的理念,聚焦“2+2+4”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明确产业方向要求、严格企业准入,着力引进符合产业规划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最后,改出新面貌、造出新生活,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涉及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做外观上的改头换面,而是将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系统的、深度的重塑和再造,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一是改出高颜值城市面貌,将村级工业园作为撬动佛山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的支点,与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力攻坚,实现“四两拨千斤”,推动城乡“旧貌换新颜”。二是改出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将村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阵地,让“散乱污破”问题彻底成为过去式,推动村级工业园成为乡村生态文明的靓丽风景线。三是改出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着眼农村农民长远发展,探索建立村改新增效益直接反哺村集体机制,通过制度安排保障村集体和村民长远收益,让村改成为受欢迎的民生工程。

  记者:佛山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提出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佛山将如何结合岭南文化、佛山功夫、世界美食之城等美誉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

  朱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所在。近年来,佛山以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为目标,在谋划文化发展上实现了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到“文化导向型城市”再到“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理念跨越,城市定位也从早期的“历史文化名城”到现阶段的“岭南文化名城”再到面向2049年的“岭南魅力之城”。

  “十三五”期间,佛山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物馆之城建设、粤菜粤厨名城建设、世界功夫之城建设拉开大幕;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旅游业总收入达3360亿元、累计接待游客2.47亿人次,分别是“十二五”的1.6倍、1.3倍;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佛山大剧院等一批高品质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南方影视中心声名远扬,金鸡百花电影节、篮球世界杯、定向世界杯、中国龙舟大奖赛等大型活动影响深远,有力提升了佛山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全市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佛山市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按照“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促融合”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一区三城一中心”的重要抓手,推动佛山建设成为“三个名城一个示范区”,将佛山打造成为岭南文旅全球重要目的地,使“近悦远来,古今相宜”的岭南文化名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一是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面优化文广旅体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市级“六馆三院”、区级“五馆一院”和镇街“四馆一院”配套建设,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参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建设“博物馆之城”。鼓励博物馆建设、发展和提升,推动建设国家一级馆、国家二级馆、三级馆后备库,建设一批文博综合体、工业博物馆集群以及博物馆群落,加快培育发展博物馆经济。三是打造“粤菜粤厨名城”。依托“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深入推进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打造8个以上美食集聚区,推动美食产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四是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积极挖掘活化以黄飞鸿、李小龙、叶问为代表的佛山功夫文化,全市打造不少于100个“佛山功夫”功夫角,做好“广场武”、“武术六进”、武术品牌赛事打造等工作。五是助力“南方影视中心”。按照“3+5+X+1”布局,建设3大类综合影视基地、5个特色影视产业集聚区、若干个影视特色衍生产业群、1条影视主题全域黄金旅游线路,促进影视产业与文旅体深度融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