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牵手万亿级邻居 肇庆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

2020年01月10日 来源:南方网

[ ]

  在2020年的第一天,佛山宣告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广州与佛山首次成为“双万亿”的同城化城市组合,珠江西岸发展也迎来更大力量。与佛山同属珠江西岸、同处广佛肇都市圈的肇庆,在主动抢抓“双区驱动”“双核联动”重大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1月7日召开的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肇庆对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快推动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肇庆提出要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溢出“蓄水池”,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推动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聚焦“肇庆所优”,肇庆借势“双区驱动”“双核联动”,主动融入由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有新作为、大作为。

  坚持制造业优先

  打造大湾区产业溢出“蓄水池”

  当前,制造业振兴已成为肇庆实现追赶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肇庆已明确“三大振兴”之首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之首是制造业振兴。为此,肇庆提出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行动,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等一系列发展举措。

  在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肇庆进一步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做大做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制造业对于肇庆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经济腾飞史,也是一部制造业的发展史。远如广州、深圳靠“三来一补”制造业实现经济起飞,近如刚刚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佛山和即将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东莞,都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肇庆也孕育出一批优秀制造业企业。之后佛山、东莞等地制造业狂飙突进,彼时肇庆的制造业反而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到最近几年,肇庆针对“ 二产不大”的问题,提出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迈开了产业发展的追赶步伐。数据显示,近年肇庆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始终位于全省前列。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提速,产业协作成为湾区内城市竞合的重要内涵。通过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肇庆找到了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的空间和方向。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报告(以下简称“全会报告”)提出,要打造成为大湾区产业溢出“蓄水池”,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开展产业共建,对接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万亿级产业集群,主动承接大湾区溢出的优质产业。

  持续开展大规模精准招商,成为肇庆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的关键一招。全会报告提出,今年,肇庆将成立肇庆市投资促进局,增设肇庆市驻深圳招商局,以深圳为中心,兼顾香港、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开展大规模驻点招商。

  肇庆市商务局局长申翰杰说,目前,肇庆各县(市、区)和功能区派驻深圳招商的人员已组建完成,接下来将围绕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等15个产业链,建立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库和信息库,开展精准招商。

  针对不同城市的产业特点,肇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各有侧重。比如,瞄准深圳,对接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动产业链配套合作;面向广州,深化“广州整车、肇庆汽配”产业合作格局,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同时,肇庆还将建立“标准地”供应机制,推动项目精准落地,快速建设。

  面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创新溢出,肇庆则提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产业化”创新协作、错位发展新模式。为此,肇庆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为载体的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全会报告还提出,肇庆将集中力量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肇合作示范园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制造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融入世界级城市群

  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

  位于肇庆新区的香港城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承接港式社区建设的雅居乐集团介绍,一期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

  香港城在肇庆快速建设的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加快向周边区域疏解城市功能。当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快速崛起,大湾区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同城化趋势逐步增强,这为大湾区内部协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当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后,城市群中卫星城镇人口和经济增长会快于中心城。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城市的肇庆,凭借承东接西的交通区位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连片开发的土地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的营商环境优势以及正在崛起的产业后发优势,其承接大湾区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新的机遇已在眼前,新的优势已经显现。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肇庆要着力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不断拓展与大湾区主要城市民生社会领域深层次合作,积极融入广佛肇都市圈,进一步疏解广深港澳等地高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共建共享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和资源的互补与均衡是解决“大城市病”以及整体发展的绝佳方式,未来肇庆应从“生态、协调、智慧、便捷”要求出发,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主动融入由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肇庆要积极融入广佛肇都市圈、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对标一流是必由之路。也是基于此,肇庆接连提出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出台“古端州·新活力”近期三年工作方案、谋划空港经济区、制定“营商环境38条”等措施,以更高标准,在产业、城市、文化、交通、营商环境等方面强化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对接。

  城市建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会报告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要打造吸引港澳居民的“第二居所”,加快推动肇庆香港城建设,全力建设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高品质社区;要积极引进广深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大湾区(德庆)南药健康产业基地、鼎湖康养旅游基地等建设。

  便利化的生活和服务是共建共享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内在要求,为此,全会报告还提出要制定广深港澳居民在肇购房便利化措施,加快推动与广深公积金互认互贷,吸引更多大湾区主要城市居民来肇庆生活居住。

  “一府一砚三名人,山湖城江七星城”。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肇庆在对标一流的过程中,还找到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通过着力建设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增强对人的吸引力。

  人才培育优势互补

  建设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11日,在2019肇港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会及系列经贸交流活动上,肇庆市人民政府、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学院共同签署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合作办学项目备忘录。

  同年8月召开的“2019肇庆港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中教控股与肇庆市政府签约,拟在肇庆新区建设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新校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肇庆建成和在建、拟建的本科高等院校共有8所,全市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9.7万人,教职工人数5274人,总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每万人的大学生数量,均位居省内各地级市的前列,初步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根据肇庆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至2021年,肇庆将建设10所本科院校,成为广东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为肇庆的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会报告进一步提出,2020年是肇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腾飞之年,要着力建设10所左右高端应用型大学,充分发挥对肇庆科技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发展以及激发人才活力、城市活力的作用,推动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具体而言,今年肇庆要确保广东华商学院、广东华航航空职业学院建成招生,加快广东健康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建设,尽快启动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建设,全力推动肇庆学院“申硕改大”工作,高标准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据了解,目前肇庆除了与香港公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已申请更名为广东健康学院,其迁建升本工作进展顺利。广东华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华航航空学院等多所本科高校正在加快建设。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袁义才认为,随着产业升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肇庆把职业学校优势发挥出来,不仅能形成自身不可多得的优势,吸引相关产业在肇庆布局,而且还可以向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输送大量技能人才,支持产业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他建议肇庆要结合肇庆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共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人才。

  肇庆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肇庆将继续充分利用本身的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突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以研究型导向、应用型带动、职业性发展为原则,与广州、深圳等地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通过引育并举,进一步扩大肇庆市高等教育规模,提升办学水平。

  该负责人透露,计划到2022年,肇庆建成高校13所,在校学生13.32万人;到2035年,建成高校14所,在校学生19.19万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