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南沙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项目加速落地

2019年10月22日 来源:南方网

[ ]

  10月18日上午,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在南沙正式上线,该平台为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落户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南沙航运行业发展分不开。

  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的港口群、空港群,科技、金融、先进制造等完善的产业体系。当前,南沙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携手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全力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努力在与港澳规则衔接、开放创新合作、优质生活圈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引领。一批批重大项目正加速落地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正逐步显现。

  签约到动工

  港科大(广州)仅用10个月

  在9月26日举行的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在广州南沙正式启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早在2018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建设港科大(广州)。从去年签约到正式动工仅用了10个月时间。

  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同步动工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这是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科教融合新城。

  今年5月,广州市政府跟中科院签署两份协议,双方将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至9月份,才过了4个月的时间,这项工程就启动建设了。

  推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南沙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南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强调,南沙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和省、市对南沙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南沙要倍加珍惜,紧抓机遇,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为大湾区建设贡献南沙力量。

  彼时,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尽快推动重大合作平台落地,包括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国际金融岛、南沙科学城、中科院广州明珠园等;要尽快推动重大平台项目落地,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等。

  4月,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从广州到东莞行程缩短10公里、车程缩短半小时,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新的动脉;6月,恒大“造车新势力”斥资在南沙发力新能源汽车,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之城;7月25日,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落户南沙,互联网“中枢神经”将在南沙布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

  南沙是机遇之城,机遇如何兑现?需要南沙区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坚定的信心及更自觉的担当,做好深化与港澳合作这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而重大合作平台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就是南沙在国家、省、市战略定位中不断升级的同时,明晰自身定位,加快融入国内外创新合作,面向全球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大湾区时代

  加速兑现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优势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建设热火朝天。这条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通道,将在中间分出一股,接入南沙。

  “这将帮助南沙一改过去交通末梢的困境,提升其作为整个珠三角交通枢纽的地位,成为大湾区各城市交通对接的接合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这是南沙乃至广州积极走向珠江口的标志。

  过去,南沙曾是广州对外向海的重要窗口。历经千年嬗变,广州从未向世界关闭过大门,也成为代表中国的开放门户。如今在时代发展大潮中,更成为一座创新之城。广州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层次深化与港澳合作,南沙的使命极其重大。

  “南沙正成为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连接点。从广州的角度来看,南沙是广州城市向海的一个平台,整个城市群在由工业化走向后工业化。”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说。

  创新之城,同样是南沙的追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的迅速动工,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对南沙的关注,更是对广州科技创新加速的迫切需求。中山大学地理规划学院教授李立勋解答了这种迫切,“广州的核心引擎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交通枢纽、经贸门户。交通优势广州一直都有,但在经贸和科创发展方面,广州未来仍有待加强”。

  在南沙产业发展上,创新同样是南沙的机遇。今年上半年,南沙GDP增速与天河同居广州第一。

  但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南沙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具体行业看,推动南沙上半年GDP增长的主要是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4个行业。不过,南沙第三产业对于GDP贡献率大幅提升,这也表明,未来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南沙仍有较大空间。

  南沙区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南沙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需要南沙乃至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协同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立足大湾区

  打造高水平合作开放门户枢纽

  10月16日,南沙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第一仲裁庭开庭审理了一起港资企业与香港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这是全国首批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获聘后,依法履职审理的首宗案件。

  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是南沙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的一个缩影。当前,南沙正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营造与港澳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

  8月,南沙率先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促进大湾区制度型开放”为目标,对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为南沙建设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形成理论、政策研究的成果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不同城市与地区之间合作交流,一系列重大合作平台将发挥联系人的作用。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看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应该是一个开放、创新、跨学科的联络员,将粤港澳大湾区内领先的工业与商业全方位地和学术研究联络起来,通过产业实践培育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立足大湾区实际,服务大湾区发展。”可以预想到的是,这批交叉学科的人才将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南沙,是史维这一构思绝佳的实践地。目前,南沙立足大湾区、辐射泛珠、面向全球,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功能承载区,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如何建设?马向明认为,首先要看清南沙的优势。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的视角来看,南沙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深水岸线、中心区位、土地空间、省会城市副中心的四大独特性。

  “深水岸线是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和交往的中心,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独特性将进一步支撑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马向明还认为,南沙能以充足的用地空间,确保未来新产业的空间供给,另外,作为省会城市广州的唯一副中心,为南沙通过与港澳合作提高开放水平提供了条件。“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的优质公共资源,是广东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这些优质公共服务和人才的聚集,为创新时代南沙大展宏图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优化公共服务环境,促进人民“心相通”。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副会长黄家伦对此印象深刻。“我已经在内地生活了17个年头!以前办理一个企业的相关材料,十分费时费力,如今在南沙自贸片区办理跨境企业,只需要15天便可以完成所有材料的程序办理。这是我亲身体验到的便捷。”

  ■一线走访

  政府贴心服务 人才安心创业

  博士后扎根南沙圆了科创梦

  伴随着“印染废水处理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于广平团队更有信心了。

  10月21日,在位于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信心满满的于广平。“选择扎根广州南沙,是让我的科研成果在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落地生根的绝好机会。”面对镜头,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所长助理兼智能工厂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南沙区高端领军人才于广平毫不吝惜对南沙的赞美。

  在广州南沙,于广平带领他的团队九年如一日从事纺织印染等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打通了研发—应用—产业化的创新链。

  截至目前,该技术成果已经应用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十几家印染企业,应用的印染污水处理规模每天超过25万吨、每年接近1亿吨,实现节能减排经济效益近7亿元。

  “南沙为我们营造了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于我个人而言,更是获得了很多政策支持。”2019年,于广平获得南沙高端领军人才安家补贴300万元,同时还获得了南沙骨干人才奖励,享受个人经济贡献40%的比例奖励,另获得了广州市人才绿卡,在不改变原籍的基础上,享受子女读书、买房、买车等9项广州市民待遇。

  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是周末,于广平组织公司团建。这一次,他发现所有同事来得都非常准时。“没人迟到!后来我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20余人的团队,绝大多数已经将家安置在了南沙或南沙周边地区。”但在团队创立之初,大家基本都居住在广州中心城区,每次团建,总有人会迟到。

  为大湾区人才筑巢引凤,力争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当前,南沙着力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加快形成人才和科创资源集聚“强磁场”。

  磁场同样吸引了一洋之隔陈贤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陈贤帅,当被问到研发及创业初期曾遇多地抛出绣球,却为何结缘南沙时,陈贤帅博士十分感慨,“南沙区政府针对落户、研发、经营等不同发展阶段,设置相应的奖励或补贴等政策扶持,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也给予我们这种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机遇。”如今,他创业小有成绩,已成为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主任、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沙高端领军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沙有针对性地面向粤港澳人才筑巢引凤,搭建粤港澳人才协同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覆盖电子科学等近20个学科领域,拥有30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名研发人员。目前,博士后中心累计形成技术转移成果超过100项,创造经济效益近50亿元。另一方面,南沙积极打造三地院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19年4月,全国首个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广州南沙成立。

  10月21日,记者从南沙区人才发展局获悉,在“2019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南沙区报送的创新案例《着力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引导粤港澳三地人才共绘发展同心圆》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报送创新案例1100例,评选出最佳创新案例10例。

  安居才能乐业。保障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住有所居,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因为工作业务需要,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南沙高端领军人才宓位建经常要香港,南沙两地跑,没有申请人才公寓前,就只能即日往返。申请到人才公寓后,一家人都可在南沙一起生活了,也能够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更令她觉得便利的是,除了享受公寓配备的日常家电家具,可拎包入住的待遇之外,还享受免租福利。

  如今,南沙已建立覆盖港澳人才的“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住房保障体系,印发了《广州南沙新区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人才公寓建设规划,已规划配建人才公寓超过30万平方米(约3000套),其中首批332套已投入使用。

  未来3—5年内,南沙将配建1万套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宜居”服务。(全媒体记者 柳时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