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集聚 迈向全球科创高地

2019年09月27日 来源:南方网

[ ]

  在广东这片创新热土上,超过4.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持续释放发展的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创新强省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均居全国第一,成长出华为、腾讯、美的、格力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创新驱动不仅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创高地的关键一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创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的新时期。

  数据显示,当前大湾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面向大湾区,广东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开足马力,迸发磅礴力量,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加速前行。

  新高度

  打造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今年7月,2019《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129家中国企业入围,其中20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从榜单也可以看到,从世界级的规模到世界级的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全球化竞争力在提升,原始创新则成为筑牢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

  其中,上榜的华为从去年排名72位提升到今年的61位。今年7月30日,华为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实现营收4013亿元,计划2019年研发投入1200亿元。近10年来,华为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4800亿元。

  时间拨回到1987年,华为成立之初。“科技人员可以以现金、实物及个人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作为投资入股,并分取应得的股息和红利。”彼时,深圳发布的18号文件,让刚失业的任正非看到了机会。同年,他与同伴集资2.1万元在深圳湾畔一间杂草丛生的破旧仓库里成立了华为。

  如果说华为代表了广东创新上个世纪延续至今的中坚力量,大疆创新则是21世纪广东创新竞技国际舞台一张新的名片。

  “80后”汪滔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其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大疆创新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9100件,全球授权专利超过3100件。

  广东的创新实力不断从量变到质变。2017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截至去年,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现在,越来越多科创企业不再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导,更多的是实打实的硬科技。”光峰科技创始人李屹表示。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原始创新的探索有了更具体的目标。《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重要科技领域、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华为、大疆创新等源头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唯有原始创新的科技企业才有机会和实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新红利

  政策创新激活湾区内生动力

  ——借5G东风,华为、腾讯等企业在深圳等城市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蓝海,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

  ——美的收购库卡,从制造企业转型智能科技公司;碧桂园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在智能制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在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窝在山区小镇”搞科研的嘉元科技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这是首批25家登陆科创板的明星企业之一。“我们用研发证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培育出高科技企业。”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表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澎湃动力不断汇聚,创新已经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背后,减税降费以及产学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释放出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助推大湾区创新发展迈上新水平。今年1—4月,广东(含深圳)新增减税672.7亿元。仅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落地首月,增值税减征税额达130亿元,减税幅度达27.3%。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研发。我们准备新建总部基地,工程预算10亿元,把减税降负的红利直接转化成企业的科研资金。”优必选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剑如是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又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宽广的机遇。

  在珠江西岸的佛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佛山顺德)基地及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埋头研发新技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表示,依托研究院一方面希望对港科大师生最新的研发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化,另一方面,加强对中上游基础科学的研究,从而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产业化链条。

  新平台

  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提速

  家住香港元朗的林恒一每周至少有2—3个工作日在深圳前海的研发中心上班,傍晚返回香港。“整个路程不超过一个小时,比我搭车去香港的数码港更快”。他表示,真切感受到大湾区科技产业链整合给企业创新注入的强大动力。

  随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的提速,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重组,形成巨大的经济能量辐射到更远的区域。

  “我们研发的3D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可以自动感知物体位置。”显扬科技则入驻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创始人、总经理丁克表示,越来越多创客在大湾区寻找机会。

  创新创业工场位于深圳和香港的交界处,从玻璃窗望去便是一河之隔的香港。每天清晨,不少香港青年从福田口岸过关,开始一天的大湾区通勤。

  一直以来,香港、澳门被认为拥有高校、科研、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广州则有发达的外贸及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拥有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东莞、佛山等地则沉淀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如何让粤港澳三地形成一个循环的创新生态圈?

  《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的跨境合作平台,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港澳科技人才或团队在大湾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将为广东带来更多机遇。“香港澳门的科研成果将越来越多在广东实现产业转化,广东是嫁接内地市场的最佳选择。”

  受益于科创走廊的连接作用,创新正在跳出城市之间的联动,立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整合资源。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上,创新的力量迸发出活力,生动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级创新。

  一线走访

  创客开启双城故事:

  “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加速流动”

  每周五,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工作的高民会驱车从广州南沙回到香港。2016年6月,他参与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超过150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的超算服务。

  在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一场科技人才招聘会正在进行。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香港人何耀威选择来深圳创业,公司刚刚完成了第四轮融资。如今,他每周乘坐高铁往返深圳、香港两地之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推进,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香港科技企业的市场空间大大扩容了,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香港科技园,一年一度的开放日活动正在进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十个创业团队同台竞技,全球的风险投资机构也聚集于此。Koofy Development公司的创始人马颂祺告诉记者,公司最早在香港起步,如今产品运营在广州,生产加工在东莞,硬件测试在深圳,“我每周都在大湾区这几个城市跑一圈”。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澳邦药厂行政总监蔡健华忙着入驻产业园的事情。他表示,不仅打开了内地市场,还推开了“一带一路”葡语国家的市场大门。“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希望能对接内地,走向世界。”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了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创客创业的沃土。

  据不完全统计,自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已有360多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落户,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领域,就业人员接近4000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流动至关重要。

  今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176个项目(人)获颁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成果转化应用后,已累计新增销售额1682亿元,新增利润293亿元。近年来,广东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咬住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

  “世界级湾区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的流动,我们要让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流动,并且产生乘法效应。”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署理总监雷志斌如是说。

  见证观察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改革开放给了民营企业广阔的发展舞台”

  1984年,13岁少年马化腾初次来到深圳,看到深圳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很是触动。14年后,他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的一栋老楼里创办腾讯,随后搬进南山区,如今腾讯的全球总部滨海大厦正位于此。

  “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可能我也无法想象,当年南山、蛇口这些深圳最为国际化的区域,40年前还是山是海是滩涂。”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13岁的他跟随父母来到深圳,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79年,蛇口开山填海的炮声彰显了广东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马化腾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身处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腾讯是改革开放最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是改革开放给了民营企业广阔的发展舞台,让一大批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今天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闯敢干的‘拓荒牛’精神在南山一直延续至今。”马化腾告诉记者,腾讯的全球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得益于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腾讯才能不断蜕变、发展壮大。在腾讯创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此外,深圳的国际PCT专利在全国的占比接近一半,得益于这片创新的土壤,腾讯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目前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

  不久前,广东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对此,马化腾认为这些文件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些年粤港澳合作一直在不断深化,完全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条件。

  “腾讯是一个典型的湾区企业,超过3/4的员工在大湾区工作生活。”马化腾表示,腾讯一直致力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腾讯在粤港澳三地的融合与交流等方面将持续发挥“连接器”的作用。“在推动大湾区建设上,我认为应该坚持四个方向:一是市场主导,二是数字引领,三是国际视野,四是多元共存。”(全媒体记者 彭琳 王彪 李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