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湾区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03月13日 来源:南方网

[ ]

  原标题: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泛宣传和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广东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举措和成效,全面提振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信心,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推出“新时代新使命•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系列访谈。

  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互动交流。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广东长期以来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请问马兴瑞省长,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重大举措?

  马兴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视、寄予厚望,去年3月7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去年10月22日至25日视察广东时着眼全国发展和广东实际,再次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东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跃升,经济总量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也面临着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的突出问题。比如,我省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压力还比较大;营商环境优势相对弱化,对高端经济要素的吸引力不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强,等等。这些都说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去年以来,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快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发展理念上,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把注意力聚焦到质量效益、创新能力、就业创业、民生福祉、生态环保等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目标上,以动力转换更快、发展效益更好、生态环境更美、营商环境更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作为评判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在发展着力点上,我们围绕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转变。同时我们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在发展体制机制上,我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方案》《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等,加快构建和完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效机制、质量技术标准引领机制、创新发展动力机制、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机制、绿色发展的约束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重大风险有效防范机制等7个方面的重要制度安排,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省经济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保持总体平稳,实现稳中有进,全省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1万亿元、可比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万元、增长8.5%,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2%,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步,广东将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保持定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广东贡献。

  提升创新基础能力 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主持人:近年来,广东在抓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亮点纷呈,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未来广东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还有哪些重大举措?

  马兴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广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具有改革性、开放性、普惠性的创新政策,大力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主体,不断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GDP比重达2.65%,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下一步,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动摇,着力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更大力度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一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布局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扎实抓好省实验室、在粤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建设,争取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是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全面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更多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创新成果。深化新一轮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四是全面优化创新环境。落实“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全面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集聚更多高精尖人才。完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赋予科研机构和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

  肩负起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使命担当

  主持人: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过去一年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还有什么新的考虑?

  马兴瑞: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书记对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广东重要的使命责任和历史担当。

  广东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产业强省、经济强省。一是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坚持制造业立省,聚焦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引进标志性龙头项目,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出台推动工业投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5万家、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启动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引导882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扎实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创新示范,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2万台、累计超过10万台。

  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瞄准高端高新,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应用,加快4K、5G、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能效对标行动,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5%。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新增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2家,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比例达73.5%。

  下一步,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高起点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主持人:近年来广东在“放管服”方面推出了不少改革措施。请马省长介绍一下广东在这方面有哪些突出亮点?

  马兴瑞:“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来,我们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压减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不断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去年从5598项减至3018项、压减比例达46%,我们计划今年把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压减到1000多项。加大强市放权力度,实行重心下移,去年向广州深圳委托下放202项、向其他地市委托下放78项省级行政职权,今年计划再委托下放一批,赋予各市更多自主权。

  二是着力建设“数字政府”。出台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整合构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超过90%的省直部门启动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和服务事项流程再造。推出移动民生服务“粤省事”平台,实现509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理。建成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全新上线一体化广东政务服务网,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下来,我们将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大改革任务抓紧抓好,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

  三是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出台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在商事制度、企业投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6个方面推出30条含金量高的举措,切实解决企业从准入、运营到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企业开办时间从15.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比如,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方面,我们及时上线运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项目电子档案和企业投资项目清单,实行分类审批监管,民用建筑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1个工作日,工业项目不超过45个工作日,交通、水利、能源项目不超过68个工作日。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理时限平均压减36.5%。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广“单一窗口”建设,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健全企业信息公示监管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政务诚信建设,在全国首创全省信用服务一网通查机制。

  四是加强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实体经济十条”(《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预计到2020年将累计为企业直接降成本2600亿元。出台“民营经济十条”(《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外资十条”(《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在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新举措。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实在在让利于民,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

  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请问,广东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兴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广东人口数量多、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环保等热点问题,坚持每年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去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68.7%。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促进就业九条”(《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47.6万人。在全国率先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效解决11个市基金收支缺口问题。启动22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全面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药品集团采购,基本实现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在园学生数7.7万、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62.9万,农村山区及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提高。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部署,确保省定相对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力落实好与桂川滇黔等地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会治安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大力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省委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引导各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重点在建设省实验室、高水平医院、本科院校等方面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倾斜支持。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省财政计划10年总投入1600亿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财政新增统筹安排150亿元、三年将投入683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等标志性重大战役成效初显。2018年,全省243个黑臭水体完成阶段性整治185个,新增城镇污水管网7615公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59万吨,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7万吨、危险废物年处理能力28万吨。全省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天数比例达88.9%,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劣Ⅴ类水体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继续打好生态文明持久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