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广州:发挥国际枢纽作用 构建大交通格局

2022年01月1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广州,最近领了一个重要“任务”。在不久前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广州明确提出牵引带动全省枢纽城市梯次发展的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机场到港口,从高铁到高速,广州交通网格历经数十年高速发展,形成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带动能力。

  在未来,进一步加密、强化广州与全球、国内经济圈、省内市域之间的连通,将成为交通发展的重点。这将进一步把广州从全球以及国内其他省份引入的客流、货流化整为零,通过交通干线输送至省内的全国性和区域性枢纽城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激活广东发展活力。

  带动发展▶▶打造国际性节点外达世界内连全省

  去年的最后一天,两列满载着粮食、木材、钢材等货物的首发列车从南沙港站缓缓驶出,发往湖南、江西、重庆等内陆地区。南沙港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打通南沙港区多式联运大物流格局的“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白云机场东四指廊第一根连廊钢柱顺利吊装,拉开钢结构施工的序幕,而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四西四指廊工程也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

  航空和海港,是城市人流、货流链接世界的重要交通运输节点。具备快速、机动特点的航空运输是连通全球的重要方式,而海运占国际贸易总额的60%以上,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在凭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而立而强的广州,白云机场和南沙港不断传来的进展,便是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的信号。

  在《纲要》提出的建设全省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中,广州与深圳一同,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身份,肩负起提升综合交通功能和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国际人员交往、物流中转集散的中枢功能,以此牵引带动全省枢纽城市梯次发展。

  通达世界的能力,是广州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白云机场运输生产业务量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为7.1%;在特殊的2020年,白云机场旅客量达到4376.8万人次,登顶全球第一位。

  去年4月,广州港成功首开“下元—阿拉山口—波兰马拉”港铁号中欧班列,以1.5亿元创广东单次班列货值之最。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广州排名由2017年第23位跃升至2021年第13位。

  以广州为节点,向外,世界市场广阔,向内,日益加密的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将枢纽腹地向更远、更广阔的区域拓展。

  根据《纲要》所规划的“三横六纵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广州在沿海通道、沪广—西江通道“两横”;京港澳通道、粤贵川通道、粤湘渝通道“三纵”中有明确位置。

  带动全省交通发展,广州其实早有布局。作为全国港航业龙头企业的广州港集团,通过投资推进形成以广州港为核心,粤西、粤东沿海经济带港口为两翼,以及中山港、佛山港、云浮港、韶关港、阳江港等珠江—西江内河港口多支撑的“一核两翼多支撑”港口群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上月底刚刚动工的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项目将串联起广州火车站、广州白云站、广州南站等铁路枢纽与白云国际机场3座航站楼,实现枢纽间互联互通。

  “十四五”期间,广州还将在白云机场的T3航站楼规划设置白云机场高铁站,正线引入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和广河高铁,构建起白云机场辐射南北、联通东西的“十字交叉”对外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强化白云机场在全省范围内的辐射能力。

  四网融合▶▶“地铁+城际”撑起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

  去年12月6日,被誉为“湘西最美高铁”的张吉怀高铁开通运营,广州南站乘高铁可直达张家界西站,最快5小时22分。目前,广州南站已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可直达18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覆盖大半个中国。

  《纲要》提出,构建“2+3+4”铁路枢纽布局。其中的“2”,指的是以广州、深圳为全国性铁路枢纽。北向扩容,推动建设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联络线;东西贯通,加快建设广汕高铁、广湛高铁、深江铁路;南向融合,推动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去年,《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提出要畅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高铁通道,推动形成10条出省通道格局,实现1小时直连大湾区、2小时互通省内、3小时互达泛珠三角、5小时联通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明确了铁路轨道“四网融合”的新发展方向。所谓“四网”,指的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四张轨道网各自独立发展多年,现在为何要融合?近年来,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形态布局的重要力量。“四网融合”无疑是广州都市圈的重要支撑。

  贯通运营、无缝衔接、联程联运……放眼全球,发达的大型城市或城市群体在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融合上做出了成功探索。《纲要》提到,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市域(郊)功能突出的城际铁路项目,支撑都市圈内城市同城化发展。

  在广州都市圈,率先推动的是“地铁+城际”两张网的“合体”。近日,珠三角城际的管理权正式移交至广州地铁。这意味着,在广州都市圈内,6条既有的珠三角城际的运营,以及7条239公里珠三角城际的建设,都由广州地铁集团统一负责。

  一张羊城通,就可以畅游广清城际和广州地铁;5分钟内,就可实现地铁、城际、高铁的便捷换乘。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一年以来,广州地铁深耕公交化运营,广州与清远两城间实现最快16分钟直达,广清、广州东环城际运送乘客229万人次,日均0.63万人次。

  在白云区,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芳白城际”)方石车辆段、夏茅站近日正式动工。这是继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广花城际”)动工后又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与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目前的运营方式有所不同,这两条城际开通后可实现与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共用轨道,贯通运营,从物理空间、乘客体验上,“城际+地铁”真正融合为一张网。未来,18号线还将贯通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向南延伸至中山、珠海;22号线也将贯通城际铁路,延伸到东莞、深圳等地。

  随着“地铁+城际”业务形态的全面布局,广州地铁正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网络化城际铁路运营格局。

  更快更强▶▶两条600公里时速磁悬浮会师广州

  在轨道交通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广东将继续充当探路先锋。《纲要》明确提到,“推动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在京广深、沪广等大通道中的应用。”不难发现,上述两条磁悬浮线路的交会点正是广州。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一年内广东省层面第二次明确提出高速磁悬浮的谋划。去年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谋划京港澳、沪(深)广两条纵横交错的高速磁悬浮廊道。对比两份重要文件,《纲要》中的京广深大通道与《规划》中的京港澳磁悬浮廊道在某区间上吻合,而《纲要》中沪广大通道对应的就是沪(深)广磁悬浮廊道。

  从线路的走向上看,京广深高速磁悬浮自南向北串联深圳、广州和北京。沪广高速磁悬浮沿海途经上海、汕尾、深圳和广州。以上两条线路均经过广州和深圳,极可能会共用轨道。由此可见,广深磁悬浮或将成为广东第一条磁悬浮线路。

  去年2月24日,在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规划图显示,广深磁悬浮起点从天河区的广州东站引出,向南进入南沙区,在广深港高铁庆盛站以南设立“南沙站”。从南沙站出来后,线路折向珠江口龙穴岛,一路向东进入深圳宝安和前海。经过前海后,线路继续向南,大致与深圳湾通道平行的方向和位置,最终以香港西九龙为线路终点。

  广深磁悬浮时速约600公里,这也意味着,未来从广州中心城区,只要不到10分钟就可抵达南沙,而广州到香港,亦在20分钟之内抵达。

  综合各地的规划,京广深、沪广两条高速磁悬浮加上目前呼声很大的京沪磁悬浮(京沪第二高铁),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极点,连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磁悬浮交通骨架已然成型。放眼未来10—20年,磁悬浮或成为继普铁、高铁之后,支撑国家发展的第三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处于两条国家级磁悬浮交会之处的广州,将继续夯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智慧引领▶▶新技术、新业态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

  广州打头阵的不仅在轨道交通领域。随着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影响着交通领域的变化。

  顺势而为,《纲要》在推进智慧发展方面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包括加快5G技术、北斗导航、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车路协同智能网联交通设施体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研究,实现开放场景的成熟应用等内容。

  在智慧交通领域,广州已经先行迈出了步伐。

  近日,5台身着“蓝外衣”的智能公交车穿梭在广州南沙灵山岛各个角落,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示范线路——南沙23路正式上线。智能公交车身配备的四个盲区雷达和智能屏实现实时检测和监测道路状况,语音机器人控制系统“小宇”可声控“开灯”和“开空调”等操作。

  而广州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早在2019年11月就已推出对外开放的运营服务,并在2020年6月上线打车平台,试水常态化的商业运营。

  “聪明的车”加“智慧的路”,车路协同有效加速了新产业的发展。广州也在车路协同领域,形成了关于新基建怎么建、怎么用、谁运营,形成了引领行业的广州经验,其核心是通过一套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多个创新应用。

  在广州黄埔,车联网平台接入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数据,通过车联网指挥中枢实现了车路人联动监管,覆盖了20类管理场景,大幅提高道路运输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今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广州智慧城市的基础底座。

  除了将改变人们出行场景的自动驾驶汽车,末端的智能配送也是自动驾驶行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去年6月疫情期间,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公开在广州亮相,驶进了高风险地区,运送生活物资、防护用品。而根据不久前广州花都制定的《花都区建设末端物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示范区实施方案》,无人配送将有望落地部分校园、园区、景区、社区、商业区等场景,开展快递、商超生鲜、餐饮零售等试点业务。

  “展望2050年,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品质迈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交通强省全面建成。”《纲要》如此提出。

  而广州已经准备好了。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综合性应用试点,以及200公里测试道路的开放已经列入计划,南沙区、黄埔区、海珠区以及BRT通道等区域也将适时进行常态化自动驾驶常规公交、出租车运营应用示范建设。

  广州,要做广东交通的“领跑者”。

  (记者 郑慧梓 谭超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